被质疑“偷税漏税”,万科虽即时回应但市场仍不领情,A股港股股价双双大跌

本文共1775字

阅读完约3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 陈雨禾

4月2日,#万科#成为当天的热搜话题之一。

消息方面,本周伊始,一份自称万科合作股东,文末印有多个公司印章,指责郁亮等高管利用万科“偷税漏税”等的文章,将万科又一次送上风口浪尖。

而在上周,万科刚刚披露的一份归母净利润近乎“腰斩”、31年来首次不分红的年报,同样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公司年报

万科回应称严重失实

4月1日上午,烟台市百润置业通过烟台万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关于郁亮操控万科谋取私利有关情况的反映》成为市场焦点。相关文章称:“万科当前的债务危机并不是偶然事件,是以郁亮为首的高管人员利用万科偷税漏税、中饱私囊,甚至转移国家资产后的必然结果。”

记者注意到,这并非万科方面首次遭遇类似质疑。据报道,今年1月18日,公司也曾被烟台市百润置业等多个合作方联名举报“偷税漏税”;直至1月20日,烟台万科才对此发声辟谣。

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1日,万科方面回应烟台市百润置业发布的“情况反映”内容称:烟台市百润置业在网上发布对本公司和公司负责人员的恶意言论,内容严重失实。烟台万科和当地合作方的纠纷,目前已经进入司法程序,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的判断。相关不实指控和商业诋毁,已经构成对个人的诽谤罪和对公司名誉权及商业信誉的非法侵害,公司会采取法律行动维护合法权益。

然而,烟台市百润置业随后再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收到平台推送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此前文章的“投诉”,表示整篇文章都有事实依据,质疑郁亮指使手下“拒不向税务机关提交账目”等,并强调“欢迎郁亮董事长出来发声”。

截至4月2日记者发稿,虽有多方报道提及万科此前回应,但在其官网、社交账号等平台,记者暂未看到万科方面后续的直接声明或公告。当日,金融投资报记者也曾尝试致电万科集团投资者关系部询问相关问题,但发现电话转接后始终无人接听。

消息持续引发热议,万科的股价也在2日出现大跌,截至收盘,万科A股价跌5.35%,报8.5元/股,创下近几年来的股价新低;港股方面,万科企业股价收盘暴跌12.92%,报4.72港元/股,刷新公司上市以来的最低股价纪录。

据Wind

31年来首次不分红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万科披露2023年年报也曾因“信息量大”收到了不少市场关注。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实现营业收入4657.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7.6%;实现归母净利润12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6.4%,几近“腰斩”。

原因方面,万科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结算毛利率均有下降,且对部分开发项目计提了减值。

不过,在资金情况方面,万科2023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9.1亿元,连续15年为正;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持有货币资金998.1亿元,高于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总额624.2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年报透露的诸多信息中,更受投资者关注的还是2023年“不分红”。

万科年报称,当前行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经过综合考量,2023年度公司不派发股息,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据公司年报

然而,在万科的2023年年报业绩会上,公司董秘朱旭指出,万科此前已连续31年分红。换言之,这是万科30多年来首次打破分红惯例,也令外界对公司的未来经营状况愈发担忧。

万科:短期压力仍然存在

针对目前状况,万科年报表示,利润承压,资金存量、现金短债比等指标出现下行,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短期压力仍然存在。

在万科看来,目前压力一是规模过快扩张时期,部分投资判断过于乐观,这些项目消化还需要一段时间;二是尽管公司经营服务业务的能力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经营性不动产天然存在资金回收周期长、占压大的难点,有关融资机制成熟后才能完全解决。

这种情况下,万科方面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动公司平稳渡过模式转型:一是确保安全底线,2024年实现交易回款不低于300亿元;二是坚定降杠杆,未来两年削减付息债务1000亿元以上;三是,坚定为社会提供好产品、好服务,实现可持续的内生发展。

除此之外,根据万科年报,公司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表示自愿放弃2023年度奖金,或自愿放弃董事、监事酬金;且自报告披露之日起,公司董事会主席、总裁、监事会主席自愿领取月薪税前1万元。

据公司年报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在一系列措施过后,万科能否摆脱眼下面临的诸多困境,仍有待时间的进一步考验。

编辑|彭越 校检|袁钢 审核|刘柯

本文为|金融投资报jrtzb028(微信号)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联系金妹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