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类鼻疽疫情增!「传染方式、怎么预防」QA一次看 台风后小心

▲国内类鼻疽本土病例已累计37例。(ETtoday资料照/记者赖文萱翻摄)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卫福部疾管署昨(13)日公布国内上周新增19例本土类鼻疽病例,其中包含3例死亡个案,国内今年类鼻疽本土确定病例已累计37例,更是2006年以来同期最高,不少是发生在凯米台风后的个案。而为什么会感染类鼻疽、有哪些症状要留意、如何治疗,《ETtoday新闻云》整理相关QA提供参考。

Q:什么是类鼻疽?

A:根据疾管署资料,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杆菌所引起,存在于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许多不同的动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马、猪、猴、囓齿類、鸟類等,但目前尚未证实这些动物为重要的传染來源。

Q:感染类鼻疽的原因?传染方式有哪些?

A:疾管署说明,主要由皮肤伤口接触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传染,而台风后因强风暴雨易使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杆菌暴露于地面并更易传播,且常为吸入性感染,台风过后常为类鼻疽疫情高峰,但一般情况并不会人传人。

Q:类鼻疽症状有哪些?

A:大部分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以为是感冒,以下临床症状要留意,包括肺炎、急性皮肤化脓与局部淋巴肿大、慢性化脓性类鼻疽、菌血症与败血症、发烧、胸痛、咳嗽等,若有症状请尽速就医,即早诊断,以适当抗生素治疗。从可能的暴露经验推算至出现临床症状时间,可短至2天,或长达数月、数年,第9天为发病高峰期。

Q:哪些人是高风险?

A:疾管署表示,糖尿病、肺病、肝病、肾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损者等,皆属高风险族群,重症机率较高。另外,国际上报告类鼻疽死亡率可达40到75%,国内统计近五年类鼻疽致死率则为4.5%。

Q:台湾曾有类鼻疽病例吗?

A:根据疾管署官网资料,台湾类鼻疽病例大部分都是散发性的个案,首例病例是1982年到菲律宾,不幸溺水而遭受感染的个案,1996到1998年共有6例报告病例。另外,从1996至2000年大医院收集到台湾15例类鼻疽病例,其中11例为本土病例。

Q:如何预防类鼻疽?

A:疾管署提醒,身体虚弱抵抗力差者,包括糖尿病及外伤者,应避免赤足于污泥土或污水中。若皮肤有撕裂伤、擦伤或烧伤的人,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时,应尽快清洗干净,或使用鞋套或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暴露于湿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