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美成劫4/政府不动司法没法动!刑医事鉴定瘫痪 血泪无处申冤
▲刑案医事鉴定停摆,受害者痛苦没人管。(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记者黄宥宁/台北报导
陷入全面崩溃!自2023年底《刑事诉讼法》第208条第3项修法后,政府未做好配套规划,导致司法机关无案可办、受害者求偿无门。据卫生福利部统计,2024年间,医审会已退回322件刑事医疗鉴定案件,直接瘫痪司法侦办进度,使受害者的司法救济之路变得遥不可及。然而,面对这场制度性灾难,政府至今毫无作为,让检方与法院陷入困境,受害者更是被体制彻底抛弃。
刑事医疗案件的关键证据,仰赖专业医疗鉴定意见支撑,检察官与法官需要透过医审会或医学会所提供的鉴定报告,以判定案件是否涉及医疗过失。然而,修法后,新规定要求鉴定医师必须具名,导致医界对于执行鉴定一事顾虑重重,担忧可能影响职业生涯,甚至面临当事人或家属的报复风险,因此多数医师选择不愿承接鉴定业务,最终使得医审会全面退件,案件侦办进度因此严重受阻。
一名检察官透露,目前各地检署根本无法取得刑事医事鉴定报告,只能将相关卷证资料退回,并建议改向医学中心或医学会寻求鉴定。然而,当检方询问台湾内科医学会是否能受理鉴定时,该会则明确回应:「本会未受理鉴定业务」,等于堵死了司法机关的最后一条路。
「现在完全无解,检察机关无法取得鉴定报告,法院也无法审理,受害者只能自己去打民事官司,自费聘请专家举证。政府根本没有提供任何实质的解决方案。」这名检察官语带无奈地表示。
针对刑案医事鉴定机制的崩解,律师张佳玮指出,修法前,医审会出具的鉴定报告仅署名「卫福部」,确保医师个资不被公开,使专家能够不受压力地提供客观专业意见。然而,修法后,所有参与鉴定的医师都必须具名,这样的变革不但未提升鉴定透明度,反而让医界人人自危,根本无人愿意承接鉴定工作,导致司法机关侦办案件时面临严重阻碍。
「政府强推修法,却完全没有评估实际风险,如今刑事医疗鉴定机制已经彻底崩解,检察官、法官、受害者全被困住,政府却装作无事发生,完全不负责。」张律师痛批,这场危机的根源不在于司法机关,而是政府缺乏前瞻性规划,导致制度失灵。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截至2024年底,医审会已退回322件刑案医事鉴定案件,无一受理。其中,检察机关函送的鉴定案件超过200件,全数遭退回,导致侦查进度全面卡死;法院送交的鉴定案件则逾100件,因缺乏医学鉴定报告而无法审理,受害者只能无限期等待。
▲刑事医疗案件陷入「无法破案、无法审判、无法求偿」的困境 。(图/记者黄宥宁制)
政府当初宣称修法是为了提升鉴定透明度,结果却让刑事医疗案件陷入「无法破案、无法审判、无法求偿」的困境,形同监守自盗,受害者的权益完全遭到牺牲。
如今的局势,等于政府直接关闭了受害者的司法求偿之门,让他们陷入「制度孤儿」的绝境,无人能救,无路可走。政府不提供鉴定机制,受害者就算控告医疗过失,也无法提出有效证据。司法机关无法取得鉴定,检察官无从起诉,法院无从审理。医界则因担忧具名后可能遭受攻击,根本无意愿参与鉴定。
这场司法灾难,使得受害者只能自费聘请专家、花费数年时间打民事官司,而政府却对制度崩坏的现况无动于衷,毫无补救作为。
针对刑案医事鉴定机制的崩溃,法律专家呼吁政府应立即进行修法,并提出具体补救措施,以免未来所有医疗刑案侦办停滞,司法机关形同摆设。有律师建议,政府应调整鉴定机制,恢复匿名鉴定制度,以减少医师具名的风险;此外,也应设立独立医疗鉴定机构,让专责单位处理刑事鉴定事务,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入司法程序。
同时,政府应提供医师法律保护,确保鉴定专家不受威胁,以提升参与意愿;更应立即召开紧急协商会议,避免案件长期积压,进一步冲击司法公正性。
刑案医事鉴定机制停摆,受害者的求偿之路被堵死,政府却毫无作为,让整个司法体系濒临瘫痪。若不及时改革,未来所有医疗纠纷刑案都将无法侦办,受害者只能眼睁睁看着正义消失殆尽。
变美成劫1/健身女教练打消脂针求线条 腹部溃烂医美诊所甩锅
变美成劫2/IG变减重诊所!瘦瘦针黑市交易疯传 网美变「医师」
变美成劫3/瘦瘦笔沦诈骗神器!单亲妈扮医师娘 3个月狂捞47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