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鼻吸能量棒”的“负能量”伤到孩子 | 新京报快评

继萝卜刀之后,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商品又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

据新京报报道,“鼻吸能量棒”外形像一根棒状塑料管,里面多是樟脑、薄荷等成分。商家声称其可醒气提神,“纯净无毒”。目前,这种商品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

按说,对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只要是合法生产、质量合格,就不应对其流通和交易进行过多干预。但中小学生用鼻子吸食此类“能量棒”,依然让人感觉不对劲。

首先“鼻吸”并不是一种正常的进食方式,存在不少卫生、健康隐患。有专家表示,不能随便往鼻孔里塞此类物品,这会携带细菌,也会破坏鼻粘膜,轻则引起鼻炎,重则造成鼻腔溃疡、出血等。

一些地方的禁毒办也专门发文章称,鼻吸上瘾的危害超乎想象。对于人格、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鼻吸”可能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理,使其更易落入涉毒陷阱。

此外,“鼻吸能量棒”也并不像商家宣称的那样“无毒”。若过量使用,其中的樟脑和薄荷等成分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性。从目前的公开报道看,就有学生表示,“越吸越上瘾”。

可见,不能任由这种所谓的“醒脑神器”流行于中小学生群体中。要知道,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是非对错观尚未健全,又好奇心强、喜欢试探新事物。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面对“鼻吸能量棒”不必如临大敌。比如,有网友就认为,“三角尺也能扎破白纸,笔尖也能伤人,是不是学生上学就不能带尺子和笔了?

这种观点不过是在混淆视听。因为,对中小学生来说,尺子、笔属于通用文具,具有正常用途,按照正常方法使用,并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但“鼻吸能量棒”则不同,其本身便潜藏危害,并不适合心智未成熟的学生群体使用。

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亦有明确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可见,向未成年人销售的产品还要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未成年人商品市场规模很大,广大商家多探索、研发具有正向启蒙和教育意义的阳光文具、玩具,自然会让学生、老师和家长心甘情愿掏腰包。而这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正途。只重眼前利益,迎合短向需求,一味秀下限、打擦边球、传递负能量,这样做即便可以短期获利,也终归会被唾弃。

因此,对流行于学生群体的“鼻吸能量棒”还要保持警惕,该禁止的就禁止。

为此,相关部门可采取管控措施,限制商家向学生兜售此类产品,对诱导学生购买、使用该产品的短视频、广告等予以下架。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此类产品,携手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撰稿 / 史洪举(职员)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