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只是暑期档需要《人生大事》

通过更有新鲜感的内容与大众建立情感共鸣,同样是国产片突围的关键。

文/庞宏波

市场预期逐步形成。

从猫眼和淘票票两个购票平台的想看人数来看,《人生大事》基本上是暑期档新片里绝对的第一位。正式上映前,《人生大事》就通过首轮点映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它。

购票平台破纪录的点映评分,让电影的质量得到了“安全验证”。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人生大事》的“期待值”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暑期档依旧需要一部“标志性影片”重新带回观众。

这部影片在题材上填补了国产片在殡葬题材上的空白,但这部影片并非“一哭到底”,虽然题材上“直面生死”,但关键还在于通过“市井温暖”来呈现积极治愈,这种温情向的情感共鸣无疑是能够激发电影“破圈”的关键。

此外,犀利的殡葬题材和朱一龙“颠覆性”的表演,带给了观众很强的新鲜感。这在当下的电影市场变得尤为关键,观众如今对于院线观影的新需求里必然有“新鲜感”这一重要标签。

所以,《人生大事》的好坏不仅关乎于今年暑期档是否能够“有效启动”,也能看到国产片不断拓宽选材范围,通过更有新鲜感的故事和更有层次的主题呈现来建立大众共鸣,从而获得市场认可。

1

—暑期档需要“起搏器”—

暑期档的升温,关键在于出圈的头部国产片。

头部国产片较高的话题度,才是整个暑期档调动市场的关键。对于今年的暑期档来说,《人生大事》自定档暑期之后就一直被看作是暑期档的热门,在双购票平台上超高的想看人数已经能够证明市场的期待。

从点映成绩来看,点映总票房接近2000万。6月19日,电影凭借0.6%的排片占比拿下了7.1%的票房占比,成为单日票房的第三位。其中上座率达到了47.9%,场均人次达到了73人。从票房的数据能看到,市场对于这部影片抱有期待。

而从口碑成绩来看,猫眼、淘票票双购票平台平台开出9.7分的点映评分,刷新了淘票票近三年来剧情片、家庭片的口碑新高。正是高口碑兑现市场预期,让《人生大事》的票房预期一路看涨,也被看作是今年暑期档能够激活市场热度的关键。

从电影配置来看,朱一龙无疑是电影重要的吸睛点之一。高关注度演员“颠覆性”的形象,往往能够激发大众的好奇心。在《人生大事》里朱一龙在外在形象上也一反常态,一个说着武汉方言,穿着夹脚拖鞋,留着寸头、花衬衫的“市痞形象”格外突出。除了外在形象的改变,朱一龙在片中“舔烟”的“名场面”也是娴熟自如,这一动作本身也是朱一龙根据三哥角色特点而自己设计加上的。

从电影释放的特辑来看,一方面熟悉的武汉方言让朱一龙能够彻底放松,另一方面也在于开拍前去殡仪馆,朱一龙看到了一个形象上和“三哥”极为相似的真人,这也给朱一龙带来了更强的人物参考价值。

而幕后团队则为电影提供了品质的“背书”,监制韩延一直对于生命的议题有着连贯的表达,而导演和编剧刘江江的爷爷也从事木匠工作,个体经历和殡葬存在联系。所以,核心主创在叙事的把控上是得到了一定保障。

此外,韩延的“生命三部曲”已经在市场证明了自身的号召力。2016年,以抗癌为题材的《滚蛋吧!肿瘤君》一举拿下5.1亿票房;2021年的元旦档票房滚阿军,同样是以两个抗癌少年为主线的《送你一朵小红花》累计票房14.32亿,从中能够看到这类影片能够充分获得市场认可。

2

—现实主义电影:

温情比现实更重要—

有笑有泪,才是电影的关键词。

现实主义一直是国产片被滥用的一个“标签”。疫情前,实际上现实主义影片在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原因在于观众并不满足于一味的“现实”。如何能够激发大众的情感共鸣,给予观众在情绪上的出口,实际上才是国产片应该思考的方向。

虽然《人生大事》在题材上关注的是殡葬行业。但是在灯塔专业版八爪鱼的评论热词里,“有笑有泪”提及率为10.85%,仅次于“太好看”的11.91%。

从点映的评价来看,《人生大事》里朱一龙和杨恩又的“对手戏”是处理的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承载“泪”的关键在于这两个小人物之间的“互助”。市痞的三哥遇到了桀骜的小文,本质上这两个人的人物底色都极其“悲凉”。从事着殡葬一条龙服务的三哥必然遭遇着种种偏见,而本身的职业属性也决定了生活中的艰难。而小文失去了自己与整个社会建立联系的外婆,彻底变得无依无靠。

但电影的“泪”并不是因为两个人生活的惨,而是两个人相处的“爱”。两个人的惺惺相惜是让不少观众感动的重点,这也是电影最为温暖的一面。电影还是通过善良、纯真的普世价值观,给予观众积极正向的情感共鸣。

与此同时,承载电影“笑”的关键也在于这两个小人物之间。在处理这段人物关系上,电影则是以“孙悟空和哪吒”为原型。两个人尤其是在相识过程中的啼笑皆非,是电影“笑”的来源。也正是因为电影前半段两个人之间的“相杀”凸显出了电影后半段两个人的“相惜”。

对于相对宏大且严肃主题的类型片,往往最大的市场禁忌在于过于强调现实,从而让影片在整体的情绪上突出了“苦”和“悲”。尽管在前两年,市场一度对“哭片”友好,但在绝大多数现实主义类型片里,如何将严肃宏大的命题处理的轻巧才是影片突围的关键。

这一点,韩延此前导演的《滚蛋吧!肿瘤君》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这部影片就是通过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稀释了抗癌少女熊顿被病魔折磨的“负能量”。《人生大事》同样延续了这一点,电影所呈现的职业是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带有严重偏见的殡葬从业者,电影所聚焦的人群也是在主流语境下被忽视的年轻人。相比起打破殡葬从业者职业偏见,电影更大的优点在于给予市井小人物的人文关怀。

3

—国产片的“话题度”

往往决定市场“高度”—

全民话题提升影片热度。

对于电影来讲,“殡葬”虽然是电影在内容上的一个标签,能够为影片带来话题度,但能够让电影破圈的关键必然不是揭秘一个职业或者试图打破一种偏见。

韩延此前就表示:“题材上来讲可能没有电影专门讲过,但是很多电影都涉及到了葬礼,入殓,只是我们把丧葬当成了主线去聊。我觉得这部戏我们不是完全从题材上去猎奇,不是因为稀缺才去拍的,是因为这个题材更适合承载我们对生活的思考。”

在后疫情时代,“情感刚需”显然在电影的评价体系里上升了一个维度。这两年,整个国产片的头部,概括起来就是“家”与“国”。新主流的主旋律影片和亲情电影在疫情之后彻底爆发。

去年,《入殓师》在国内上映。作为一部2008年的经典影片,这部影片在时隔13年之后依然拿下了超过6000万票房,大大超出了业内预期。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突围,除了本身的“经典”背书外,更大的关键在于满足了当下观众情感上的“治愈”刚需。

同样是“殡葬”题材,但更中国式的情感共鸣是《人生大事》差异化的关键。实际上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更大的情感价值还是集中于中国式亲情关系呈现以及与生活和解。

去年清明档,《我的姐姐》正是因为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的问题让电影出圈。在《人生大事》里,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实际上并不是都能够有一个出口,这也是这部电影值得被关注的地方。

三哥的混吝里实际上积攒了对于老莫的愤懑,但在小文的拉拢撮合下,两人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三哥和老莫的关系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式父子”的缩影,这一点是能够激发观众共鸣的。

但是小文的桀骜本质上是无父无母的一种“失序”累积,再加上外婆的离世以及亲戚的嫌弃实际上让小文失去了和原生家庭“和解”的机会。从电影里能够看到,小文在失去外婆之后的“稻草”就只剩下同样被主流社会所嫌弃的三哥,两个社会边缘人只能通过互助实现“自救”。更犀利和直接的社会现实的表达,是能够激发全民话题的一个舆论空间。

当下的电影市场依旧处于一个相对的“低位”,所以对于任何一部影片来说都需要更长的话题曲线。而国产片通过填补市场稀缺的题材来承载更有厚度的宏大主题,从这一点来看《人生大事》的价值远不仅仅在于暑期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