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金山上的乞丐 公广媒体出路仅剩AI?

▲公视与华视通过共同投资3000万元设置AI与数位行销新创公司,遭到部份立委质疑华视持续亏损,竟还要投资「新创公司」。(图/ETtoday资料照)

● 徐瑞希/前公视、华视董事

公视与华视通过共同投资3000万元设置AI与数位行销新创公司,遭到部份立委质疑华视持续亏损,竟还要投资「新创公司」。对此,身兼公、华视董事长的胡元辉在专访中表示,公广集团数位转型进展未达期待,且正因为亏损、所以要找出路,否则「难道要当金山上的乞丐?」

胡元辉领军的第7届公广董事会任期到明年的5月,但公广集团却赶在进入半年前看守期之前,匆匆成立跨业新公司。仅从公、华视两公司近年来的营运绩效及公司治理来看,此举都有待商榷。

公视法修法 独立性角色变得暧昧

公广集团属于全体人民,以其公共性与独立性而取得政府捐补助之土地、频道、基金及年度预算等。2022年5月第7届董事会上任后,董事长胡元辉一统公视、华视公司,在政府经费及政策下,公广快速发展,其频道包含公视主频、台语台、客家台、儿少台、国际台,以及华视主频、52新闻台(新闻资讯台)、华视教育体育文化台、国会频道1、2台等,堪称全国最大电视集团。

2023年公视法修法,打破政府每年编列9亿元的预算上限,并新增「营运收入」及「投资收入」为公视经费来源。如今,公视可承揽政府标案、做企业生意,早已打破公视与政府及商业利益的界线,让公视的独立性角色显得暧昧。

媒体的数位转型十多年前即是媒体产学界众所皆知的大势,公视早在2017年开办OTT公视+串流平台,并结合节目内容的社群经营发展全媒体服务,积极迈向数位转型。

公视「绩效有待提升」 跨业投资难让人信服

华视则因连年亏损,迟至2022年6月新董事会上任才积极进行数位转型,胡元辉董事长亲兼华视董座,高层全员换血,拔擢人才的关键条件就是要具备数位媒体发展的实务战绩。只是,无论是公视或华视,在胡元辉董事长亲自督军、快3年的数位发展努力,自评却是「未达期待」。

从公广集团近年来的营运绩效来看,华视媒体本业持续亏损众所皆知,但公视的绩效又如何呢?依据立法院针对114年度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的12家财团法人预算报告指出,112年度决算短绌有公视基金会等3家,公视更蝉连113及114年度预计短绌的名单,因此被点名「营运绩效有待提升」。

两家同属媒体业、且营运绩效都有待改善的母子公司,要一起跨业投资隔行如隔山的资讯科技,实在令人难以信服。其实,公、华视也有如宏碁施振荣先生等科技背景的董事,若合资对象有专业的科技或AI业者,可能较具说服力。

▼无论是公视或华视,在胡元辉董事长亲自督军、快3年的数位发展努力,自评却是「未达期待」。(图/世新大学提供)

法人治理 是公视资讯透明的第一步

标榜代表国民全体的公广,独立性向来是敏感问题。审计部2019年的「政府审计季刊」指出,对政府捐助财团法人之监督密度一旦过高,甚至比照行政机关来监督,将有违赋予其运作弹性,不利于推动公共任务的本意;但若过于宽松,亦有衍生其营运悖离设立目的之风险。

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法人治理,使其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健全、加强董事会功能及外部财务资讯揭露,促使其运作与设立之目的不致偏离,并可提升服务绩效。

公视的法人治理,资讯公开透明的揭露是第一步。公视过去惯例在官网公开董事会会议内容,外界得以从中了解公视治理情形。但第7届董事会在未告知董监事情况下,官网开始公布的不再是经董事们确认的逐字发言会议纪录,而是「共识决」的短讯式会议讯息。标榜代表社会多元意见的独立机构,决策过程宛如密室,外界无从于官网得知实际的决策讨论资讯,如何体现公共问责?

审计部建议推动公视的法人治理,包含加强董事会功能。但仅是对董监事会提供充份的资讯揭露一项,就不乏「暗黑角落」的存在。

跨业投资AI 是为亏损找出路还是挖自家金山?

本人在担任董事期间,有时要一份普通公文或会议简报的要求都被董事长公开拒绝,试问董事们如何了解会务、并有效进行协助?最具争议的是,2023年8月华视董事会讨论资产活化案时,董事会应进行的讨论案竟被包装为行政部门的例行报告案、现场发放的资料又要求会后收回,意图瞒混通过启动后续招标程序等处理争议,会后经媒体报导后,华视迅即提出告诉、吓阻媒体跟进报导。地检署经调查后,今年6月以「报导内容有所依据并非子虚乌有」,判决不起诉媒体。经检察官认证的「有所依据并非子虚乌有」内容,公广高层可曾向董监事会详细说明?

再以公、华视合资成立新创公司一案来说,董事会事前并未周知全体董事开会事由,即连监事想出席了解,也遭绝。这些过程都不免令人质疑,公广合资跨业AI新创公司之举,是为本业亏损找出路,还是在自家金山挖出路?

长期以来,媒体学界专家怀抱对公共媒体独立公益的美好期待。但国际间的公共媒体因为数位汇流及自媒体的发展,社会多元意见早就不必透过公共媒体独占诠释权来呈现,影响所及,国际公广媒体的BBC及NHK,早已面临政府不再支持透过特许机制、持续向人民收费的意向。

只有我国的公广集团,政府在大幅挹注经费之外,还能经营投资及营运。快速扩充版图的同时,公共媒体的独立性及影响力是否也应加速与时俱进?其营运绩效又如何?在在值得深究。

▼徐瑞希在担任董事期间,有时要一份普通公文或会议简报的要求都被董事长公开拒绝,试问董事们如何了解会务、并有效进行协助。(图/ETtoday资料照)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