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练琴母慈子孝,一练琴鸡飞狗跳!我算是顿悟了
这周给大家推荐性价比史上抄底价的1对1真人乐器陪练课,支持22种乐器的陪练,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小号、古筝、琵琶等乐器类型。
如果想免费上一节50分钟的陪练课,可以回顾这篇文章:,顺便领取音乐大赛的真题资料。
我家孩子学钢琴5年半了,陪练就用了5年。
什么是陪练呢?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互联网1对1直播的方式,请一个专业老师,陪孩子学乐器,同时指导孩子按照主课老师的要求巩固学习。就跟下图一样。
左边是小提琴的陪练,右边是钢琴的陪练。你发现了吧,钢琴陪练是鱼眼镜头专门拿来纠正手型的!
反正我是一口气让孩子们坚持上了几百节陪练课。
还有小时候的1079课时x25分钟=26975分钟。
才换来如今的丝滑练琴境界。
无论是学钢琴、古筝、唢呐、小提琴、号子……陪练的老母亲们,我想我们都经历过一样的事情。
我家是两个小琴童,从5岁多开始学琴起,也经历过很多“练琴大型崩溃现场”,有时候弟弟是宁肯装乌龟爬走,都不愿意练琴超过5分钟。▼
但是……这当然已经是过去式,孩子们现在学四手联弹也学弹唱,弟弟还学小提琴,这已经是老母亲我向往的状态了。
在我便跟大家聊聊,我家孩子学琴,这些年来经历过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常见问题:新鲜劲过了就疲倦无聊、阻力重重
核心目标:让孩子快速提高练琴的有效性
阶段任务
学琴这条路,其实挺孤单的,我们电视里看到的这些片段是“学有所成”的样子,但从学琴这一刻开始,重复的基本功、不停地打磨细节、并且对乐理的多方学习,都显得很枯燥和乏味。
孩子容不得大人说一句错。▼
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父母都得面对“坚持”和“安抚”的挑战。▼
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
父母代入思考的时候并不是不能理解孩子。 ▼
最难的是父母和孩子稍微不注意,就会站立在“对立面”。 ▼
这些问题我都经历过,我也是刚开始学琴就遇到了孩子的“后悔期”,坚持练琴这件事情就是有很大的矛盾,家长和孩子很容易站在对立面。
以当时孩子学琴还没三个月,我就赶紧跟孩子奶奶商量,立马网上找了陪练APP(网上找的比线下的培训机构便宜太多),从孩子开始学琴后,我就为了避免自己“心肌梗塞”,给他们找了专职陪练老师。
这也是我孩子第一阶段过渡的比较顺利的关键原因,因为这个及时的调整降低了孩子练琴的挫败感,提高了孩子学琴的有效性。
我当时就想明白了,你觉得我不专业,得,我就负责活跃气氛,平时你弹钢琴我跳舞,你爱曲子我找谱,但你别拉我去陪练了。我让专业的老师陪你们坚持好了。
就这样子,从5岁多两孩子开始学钢琴,到现在学琴五年多了。
在学琴这件事情上,孩子之所以能持之以恒练琴,我通过把“陪练”这个苦差事的转介,寻求了一份平静的家庭氛围,而且让孩子得以在学琴的苦日子上,得到持续性成长和锻炼,我觉得已经是莫大的治愈。
# 第二阶段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常见问题:精细化打磨技艺中难度加大、挫败感增加
核心目标:增加孩子的成就感,提高音乐的感染力
阶段任务
当孩子过了第一阶段的苦功夫后,琴便开始有调,五线谱便开始有了活力,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需要面对演奏的精细度和感染力的挑战。
就以参加比赛、登台表演、考音乐等级为例,这基本上是每个琴童都会经历的事情。但是如何才能判断出孩子的琴艺技术,基本上还是通过评委老师的听觉来判断。
琴从来都不是弹出来就是曲子,曲不成调的作品太多了,能够悦耳动听的并不多,而能演绎出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的作品,才为佳作。
琴应该是带给身边的人快乐的,孩子对于琴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提分、考级、比赛上,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能增进氛围感的事情,也可以提高孩子练琴的那份纯粹度。
我家孩子的第一场演出,并不比赛也不是考级,而是给自己身边的小朋友一首简单的课内演出。
那会儿他就刚学琴几个月,刚好学校有一个家庭节目环节,往年都是我去给孩子讲故事,我就突发奇想邀请了Joshua去钢琴弹奏。
第一场演出,没有瑕疵吗?那肯定不是,孩子弹得很生涩,可是生涩是重点吗?不,能够让孩子去体验音乐带来的光环,便是我们的第一场挑战。
音乐本身是为了传递情感,它是为了带给身边的人感染力,孩子当甘之如饴。▼
有时候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畏难,但是我们却需要给到孩子齐心协力的支持。这种齐心协力,也包括在日常练习中,如何提高孩子学琴的精细度。
我们给孩子安排了网上的陪练老师,可以帮我们大人减轻孩子克服基本功的压力。
我们坚持把主课老师的要求,通过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同步给陪练老师知晓。这是主课老师提出来的建议,也是孩子的练琴标准,更是孩子技艺细致化打磨的方向,我们发现做起来后,真特别有帮助。▼
陪练老师一看也知道孩子今天要练什么、怎么练、标准在哪里,那么在辅导的时候,也会和主课老师保持一致并且统一步调,就提高了三方的效率。
# 第三阶段 #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常见问题:没有学琴的方向,提不起热爱和动力
核心目标: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热爱,保持兴趣
阶段任务
学琴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从孩子刚开始学琴,就在反复地询问自己。我说过的,在面对孩子的选择上,大事情和大问题父母一定要自己先想明白。
学琴,是希望孩子考试加分,还是希望孩子陶冶性情?很多时候,不一样的目标,会完全影响了我们的陪练过程。
就我自己来说,我是很坚定地希望,孩子在学琴这件事情上,更大的收获是能全面、丰富地走入音乐的世界,保持对音乐的热爱。
钢琴是乐理之王,熟悉乐谱的原理,相当于走进了整个音乐的世界。而从数学的起源来看,音乐对数学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最起码音阶本身,便是充满着许多数学的奥秘。▼
我是深刻感觉到孩子通过学钢琴,带来的对于文字、音符和图画转化上的记忆功夫和翻译能力的加强,但最关键的是,我希望孩子能够用音乐来创造。
弹琴也很需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境。所以哪怕是奇奇怪怪的蝌蚪五线谱,在孩子第一次开始接触钢琴时,我就让他们下下来,并且这些谱子我至今仍然保存着。▼
就好像现在Eric如果喜欢上一首曲子,他就可以凭着自己在钢琴上学到的音准和乐感,把这首曲子自己扒下来,坦白说,如果他没有泡进钢琴里,他的耳朵和听觉,就没有这份被打磨的机会。▼
哪怕只有竹林明月相伴,最起码还有这份朗月清风之心啊。
做那么多的尝试,是不想孩子以后回忆起钢琴,脑海中只有考级、比赛和练习,他们对钢琴的想象里,应当有音乐,应当有侠气,应当有那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所求。
这样子的少年情怀,才当得上音乐的陶冶性情啊。
# 第四阶段 #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常见问题:陷入重复性练习,学琴只是为了弹好曲子
核心目标:帮助孩子借助音乐体验多元化发展
阶段任务
我写过很多琴童必备的学琴经验贴,但总结起来,其实要让孩子坚持学好琴,选择好的老师、选择高效的练琴方法,提高孩子对琴的兴趣和爱好,这三点能做到,孩子要坚持下来并不难。
通过学琴,孩子们也实现了更多元的发展。
我可以明显看到,学琴对数学能力的提升是帮助很大的,特别是对曲谱的记忆和背诵,以及复杂音节的反复打磨,对左脑和右脑的开发,并且对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此外,学琴对情感的表达也同样启发很大,我喜欢带他们去比较不同的演奏风格,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怎么样的,同样的曲子,不同的改编风格,带来的情绪气氛可以截然不同,感染力也不一样。
如果孩子始终不喜欢钢琴,或者不合适钢琴,怎么办?
我觉得乐器的选择范围有很多,像我就更喜欢古筝,也买了古筝跟着陪练老师上成人课,弟弟就在这几年里同步选了小提琴两个乐器一起学,哥哥也学过一段时间的小号……
我觉得音乐很美,不管接触什么乐器,都可以走进音乐的奥秘。
音乐是有包容性的,这几年下来,一点点地陪、一点点地优化,看着孩子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我觉得也是挺好的。▼
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
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我很喜欢周杰伦的《星晴》,我觉得很多时候陪伴的过程重在风景而不是计量。
如今音乐成了孩子们的素养之一,这样子不就挺好的吗,也希望所有学乐器的小朋友们,不管选了哪个乐器,都能收获看到那长期坚持下去的彩虹!
Yours,萌芽。
这次终于找到了可以多乐器陪练的课,解放全乐器家长,一想到可以支持22种乐器,就可激动了。但因为涉及到很多不同乐器,所以我也赶紧找专业的老师咨询了乐器的考级、比赛和音乐素养如何培养的问题。
想近期好好跟大家分享下干货资源。
记住,感兴趣的姐妹一定要一键三连。
第一步:预约和试听课程,看看课程是否满意,孩子上的是否开心。
第二步:赶紧预约直播间,这次首发价真的是谈到了我五年多来最划算的价格。比市面上任何一家都要赞,绝无仅有。
第三步:预约直播间还有惊喜福利,我在社群里告诉你,记得加小管家微信,锁定福利价和无门槛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