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为「饿狗定律」下的实验品

(图/本报系资料照)

疫苗短缺充分暴露了民进党政府施政的荒谬,许多人因此预言2022的选举将重演2018绿军全面溃败的局面,但揆诸民进党操控议题的能力与台湾社会的心理特质,这种期待未必就能成真。

操控议题,是时下正夯的认知作战,做贼的喊捉贼,天天提醒国人慎防对岸认知作战的民进党,自己就是认知作战的行家,君不见,原来或因意识型态,或为护航国产疫苗,或直接就因谈判无能,致使台湾疫苗短缺,却可以待得美日捐赠一来,就将此窘境操作成「美日台」三国同盟,而在绿媒扑天盖地的宣传下,不少人也以此自嗨,真就以为用疫苗的困境及几百条人命,换得此「同盟」,还真值得。

议题操控之能有效,一来固是民进党手法娴熟,尤其在网军的操作上更就得心应手,但根柢的,则与这些年来的意识形态洗脑有关,所向披靡下,反对者心情之抑郁可想而知,现在好不容易因为荒腔走板的疫苗政策,让更多人看穿民进党的双标与甩锅,不满者的情绪濒临炸锅,自然就认为绿营再如何操作,效果也将有限。

然而,说效果有限,可能忽略了被剥夺者常出现的一种心理机制:「饿狗定律」。

「饿狗定律」来自一种对狗的实验:当三只警犬分别连续8小时、16小时、24小时不喂食之后,由训练的军官发布指令要警犬完成,其结果是,饿最短的警犬执行速度最慢,饿最久的执行指令最快,对发令者也最亲近。

这种心理反应,很类似「斯德哥尔摩症候群」。1973年,瑞典首都的银行抢案,2名劫匪挟持4名行员,130小时后弃械投降,但在之后的几个月,行员却拒绝在法院指控绑匪,并表达对绑匪没伤害他们的感激,其中一名女行员甚至还爱上了绑匪。而1974年赫斯特报业家族的千金帕蒂.赫斯特被恐怖组织绑架,后来竟成为了恐怖组织的一员,就被许多人认为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案例。

无论「饿狗定律」或「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都说明生命在被威胁压迫下,为求生存,会有心理机制的自我转变。饿狗是知道只有讨好主人,才有可能改变命运;绝望中的被绑架者则对加害者给予的一点宽容与小惠产生感激,甚且透过认同加害者来让自己可以不活在被迫害的恐惧中。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出现在极端的状态中,「饿狗定律」的涵盖面则较广。世界先进国家准备了大批疫苗却还得运用各种奖励措施以激发民众的施打意愿,台湾则一针难求,所以连顺位在后面的30、40岁人也急忙上网表达施打意愿,有人说这根本是典型的饥饿行销,也为「饿狗定律」做了最好的铺垫。

能饥饿行销,是患寡,在一针难求,强烈意愿想施打疫苗下,谁让疫苗短缺的问题反就变得次要。而当好不容易轮到你打,庆幸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就像在没顶时找到一块浮木般,你会感激起那给你浮木的人,却忘了他就是把你推入大海的加害者。

的确,指挥中心每天既有它施打顺序的调度,民众最挂心的乃就是自己的排序是前进还是后退了,正如同军犬般,情绪已经被喂食的军官所制约,不知不觉中,能打疫苗就成了天下最幸福的事,其他都已不重要。

正是如此,所以尽管每天民进党政府演着荒腔走板的疫苗戏,但只要能像挤牙膏般一天挤一点希望给你,民众就还是对它会有「期待」,而如果再加上议题的操弄、网军的覆盖、意识型态的主导等等洗脑手法,谁又能保证,在明年选举时不会有许多人仍然相信「世界怎么跟得上台湾」这样的话?

所以,真谈明年选举,真要让以百姓为刍狗的人受到教训,就得时时提醒民众,即便身处如许的疫苗困境,也不要让自己成为「饿狗定律」下的实验品!

(作者为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