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模论英雄 业界期待头部公募由大变强

5月23日,根据中基协公布的最新数据,国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首次迈上30万亿元大关。一时间,该消息引发了基民的热议。

实际上,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十分突出,即前10%的基金公司管理着50%的行业资金。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国内有148家公募基金公司,如果按10%分位计算头部基金公司,约为15家。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这15家头部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总规模为15.06万亿元,约占全部公募基金市场51.58%的份额。

但到底什么才是头部基金公司?仅仅是规模大吗?有基金公司高管在近期向证券时报记者坦言,当前许多头部基金公司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全而不精”的问题,管理规模大却没有健康强壮的规模结构,基金数量多却没有优异亮眼的业绩,产品布局全却缺乏专精细研的优势。

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全而不精

抛开“唯规模论英雄”的惯性思维,其实国内头部基金公司“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全而不精”的问题较为普遍。

比如,据Wind数据统计,在管理规模前15的大型基金公司中,有5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超过50%,6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规模占比超过40%,也就是说,大多数头部公募的管理规模仍然对货币基金的依赖较大,甚至有头部公司是靠货币基金撑起了70%的规模,结构远不够均衡健康。

再比如,近期,海通证券统计了最近3年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的业绩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型基金公司业绩并不领先的现状。

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最近三年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均值分别为-26.94%、-13.92%和-20.03%,中型基金公司的整体业绩回撤相对更小,而大型基金公司的整体回撤明显更大,前50%分位点对应的大型基金公司收益率为-27.59%,而后10%分位点对应的大型基金公司收益率为-33.25%。

主动固收基金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主动固收基金近3年收益率均值分别为9.76%、11.18%和8.77%,大型基金公司同样次于中型基金公司,仅有前10%分位点对应的大型基金公司收益率达到11.55%。

此外,大型基金公司往往还存在一种文化倾向——喜欢追求“大而全”,固收投资见长的公司要去布局权益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起家的公司要去追赶指数基金风口,各个细分行业、主题、风格的基金全都布局,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广押赛道、批量造星、扩大规模。

某公募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过去20多年资管行业的高速发展,让众多基金公司乘上东风,但如果误把时代红利当成自己的实力,而没有真正精进自己,规模会像坐电梯一样,上得快也下得快。”

唯规模论不再可取

如果说过去25年是公募基金行业开疆拓土的早期阶段,那么近年来,随着行业增速逐渐放缓,基金行业亟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唯规模论英雄”这一惯性思维已经不再可取。

据Wind数据统计,5月以来,全市场新成立的公募基金约60只,首募总规模约510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处于近3年的最低水平,即使是大型公募也频频出现延长募集或首募规模不理想的情况,公募基金的发行市场仍处于寒冬。

究其原因,很多基金公司在3年前的市场高点发行了大量基金,而大型基金公司由于更容易得到资源支持,当时发行的数量和规模都更大。Wind数据显示,仅2021年上半年,便有多家大型公募的基金发行数量达到了30余只,这也导致过去3年公募基金大面积亏损,明星基金经理纷纷跌落神坛,即使市场有所回暖,也很难扭转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不信任。

从结果来看,行业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负反馈,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非货管理规模前15的大型基金公司中,8家公司的非货规模出现了同比下滑。

华宝证券表示,在过去卖方思维主导的销售模式导向下,公募基金的发行和产品线布局更多呈现出“顺周期”特征,机构习惯性“追涨杀跌”,导致市场往往在高位时积蓄过多资金,在低位时又缺乏资金支持,不仅使得投资者难以获得较好的投资体验与预期的收益,也使得资本市场资金分布呈现不均匀的状况,长期来看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牛市易发,熊市难募”,唯规模论的背后,是越来越多机构把“容易且短期”的事情视作理所当然,这时更需要头部基金公司带头率先跳出周期,从“以规模为导向”回归到“以持有人利益为先”。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基金公司规模只是基金公司发展的结果,并不应该作为基金公司追求的终极目标,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投研能力和服务质量,可能会导致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不足、风险管理不健全,进而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度下降,不利于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

一流投资机构需发挥引领作用

今年3月,证监会集中发布了四项“两强两严”政策文件,其中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也为公募基金在经营理念、功能发挥、治理水平、合规意识等方面指明了发展方向。

具体来看,《意见》除了“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等基本要求之外,还提出“注重把握长期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聚焦投资者长期回报,健全基金投资管理与销售考核及评价机制”“强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等,这意味着一流投资机构要有更大的使命和担当,也需要有更高的道德准则。

鹏扬基金曾表示,一流投资机构不能以规模大小来划分,而应该在公司治理、专业能力、文化建设上,都具有领先和示范作用,能够坚定承担使命,充分发挥功能,引领行业标准,形成示范效应。

鹏扬基金认为,一流投资机构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为持有人提供适配的资产管理服务,促进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依法合规经营,不为追求投资回报和企业盈利而触碰红线;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策略不超出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保持盈利长期可持续性,深入研究机构投资策略与行为的一致性对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因为追求短期超额利润而造成金融资源的错配,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坚持将合理利润和社会责任相结合,主动引导客户的投资行为长期化,支持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

上海一大型基金公司的投研总监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对基金公司而言,大不意味着强,但强才能做大,才能实现业绩与规模的良性增长。在市场存量博弈的背景下,头部基金公司更需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倡导和践行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承担起自己的行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