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能欣賞港岸風光!走進歷史裡的「獅球嶺」 一探山友所謂的「小吳哥窟」

狮球岭位于基隆市,山上的步道四通八达,吸引许多民众来此健行,不但可以欣赏基隆港的美景,也可体验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遗迹。狮球岭是基隆和台北盆地的天然屏障,过去因为战略地位重要,曾经设置砲台做为防御,在清法战争时,就曾立下重要的汗马功劳,不过在乙未战争时,日军却很快地攻占了狮球岭,甚至兵不血刃地进入台北城,今天我就要来解开这个台北城快速陷落的历史谜团。

此行我从龙安街的登山口起登,这个路线也被称为是「基隆天际线大纵走西段」,穿越铁道下方的涵洞后,先走一段陡上的产业道路,再进入到竹林里。整体路况还算宽大好走,不过山径较为原始,要留意登山布条以免走错。很快即可登顶南荣山,其海拔仅为55公尺,并没有什么展望。

山路继续穿越茂密的竹林,竹叶长年累月落在地上,踩在上面像是一层柔软的地毯。大约行走七八百公尺,会到达东砲台,这座砲台兴建于清朝末年的1884年,曾经在清法战争时,立下辉煌的战功,不过因为荒废已久,竟被被一棵大树树根完全盘绕,显得十分萧瑟瑰奇。这座砲台过去被法军称为「鹰巢砲台」,现在山友则暱称为「小吴哥窟」。

在东砲台上方,就是狮球岭山,或又称为东砲台山,海拔为155公尺,有一颗基都主09号基石,这里的腹地不是很大,但是视野却是出奇的好,可以眺望基隆港的风景。在清法战争时,除了狮球岭主砲台以外,东西两座砲台刚好形成一个犄角,合力防止法军越过这座山岭。

山路继续往北前进,会经过几处军事碉堡的遗迹,称为「北碉堡群」,其中有一个碉堡最为壮观,已经被一棵雀榕树完全包复住,盘根错节的形状十分奇特,由于过去主砲台和西砲台比较为人们所知,东砲台及北碉堡群历经数十年都没被注意,直到后来被山友发现后,现在已经成为了基隆的山林秘境之一。

狮球岭砲台海拔150公尺,位于一号高速公路隧道的正上方,白天视野非常广阔壮观,夜晚时的景色更是灯火浪漫,常吸引许多摄影师来此取景。狮球岭砲台在基隆众多砲台中,是唯一位处市中心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目前已经被列为市定古迹。

狮球岭是基隆和台北盆地之间的重要屏障,刘铭传在1884年聘请英国技师在此建造砲台,以做为防御的据点,后来清法战争爆发,法军仗着优势的砲舰火力,在基隆的大沙湾登陆,当时曹志忠等守将就是以二沙湾及狮球岭砲台防御,让法军攻势受挫,最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所以,狮球岭砲台在清法战争时,确实发挥了很大的功能。照片是当时的狮球岭砲台和营房。

后来法军将领孤拔决定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基隆和沪尾(现淡水)两地,刘铭传担心沪尾失守后,台北势必岌岌可危,故将基隆守军主力调至沪尾,基隆和狮球岭才因而被法军攻占,不过部分清军还是力守七堵、汐止一带,防止法军沿着陆路直捣台北市。照片是当时法军绘制的地图,地图上的狮球岭砲台被称为「淡水砲台」,东砲台则称为「鹰巢砲台」。

清军有几次尝试想要夺回狮球岭,可惜没有成功,法军也有几次下山追击清军,也都是在基隆河畔被击退,只好又退回狮球岭,双方就此陷入僵持的状态。另一方面,法军也派出舰队进攻沪尾,登陆后却受到守将孙开华率军伏击,以法军大败收场,最后只好与清廷签订中法新约,协议双方停战,图是当时法军占据狮球岭时,朝着基隆港拍下这张珍贵的照片。

狮球岭在清法战争时第一次跃上历史的舞台,因此也让清廷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而决定要建立台湾省,并派防御台湾有功的刘铭传担任首任巡抚。第二次狮球岭跃上历史版面,则是刘铭传为了要铺设台湾铁路,而开凿狮球岭隧道,这条隧道总长235公尺,共花了30个月建造,是台湾第一座铁路隧道,甚至比中国第一座铁路隧道早了18年之久。照片是当时的隧道南口,有刘铭传亲题的「旷宇天开」四字。

到了1895年,乙未战争爆发,日军因为深知基隆砲台的厉害,选择自贡寮登陆台湾,并从陆路进攻基隆,所以多数砲台都英雄无用武之地,基隆很快就被日军攻陷。不过这时候,狮球岭砲台就成为唯一有作用的砲台了,因为从基隆进军台北,狮球岭是必经之途。6月3日,日军在基隆集结兵力,开始仰攻狮球岭,当天因为下起大雨,狮球岭砲台又不断发射砲弹,让日军遭到很大的困难。图是一幅日本画,描绘当时进攻基隆的情景。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突然狮球岭的砲火停止了下来,趁着这个空档,日军赶紧派出突击队攻上山,发现守军竟在彼此互相打斗,一看到日军攻上来,又突然四散逃逸。原来当初守军都来自不同的省分,彼此之间互动相当不好,特别是来自于广东的部队,和其他部队语言不相通,军队纪律又不良,虽然有好的地理优势和火力,却因为内哄而一天之内就被日军攻占。图为报纸记载当时攻占狮球岭的过程。

日军攻占狮球岭的消息,一下子就传到了台北市,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如图)弃职逃亡,这时候城里的军民陷入恐慌,失去军纪的兵士们反而变成盗匪,不但劫掠官府的财务,甚至也对民众打家劫舍,小老百姓只能躲在家里,祈祷上苍可以保住小命,而在地的绅商们也是忧心忡忡,急忙集结研商对策,有人提议说:「这些没有纪律的守军彷若盗匪,还不如情商日军赶快进城,或许还可以维持秩序」,说着说着,却没有一个人敢去传信。这时候,有位在艋舺开杂货店的辜显荣,自愿带著书信,前往基隆与日军相见。

当时日军越过狮球岭,沿着铁路已经到达水返脚(今汐止),辜显荣(如图)拿出了书信,比手画脚地表示台北城陷入混乱,希望日军尽速入城,以恢复城内的秩序。日军听了半信半疑,拿出军刀架在他的脖子上,辜显荣却显得很有胆识,毫不慌张且面不改色,这才让日军相信了他的话。于是请辜显荣担任响导,加速带路往台北城而去。不过,很多人都以为是辜显荣打开台北城门让日军进城,其实当日军来到深锁的北门时,城门并无法从外面打开,所以并不是他协助开城门的。

开城门帮助日军入城的其实是个女菜贩,名字叫做陈法,她是住在北门外后街(今延平北路一段)的一位66岁老妇人,陈法年迈的丈夫卧病在床,日常开销都靠她一人以卖菜维生,眼看着时局纷乱,到处都传来劫掠的消息,做为一个全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她内心充满了忧虑。6月6日下午,日军来到了台北城紧闭的北门,兵士们虽试着攀登城墙,但是城墙高达5.4公尺,所以一直无法成功。照片是清末时期的台北城北门。

正当日军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陈法瑟缩地躲在家里,听到北门外人马杂沓的声音,知道是日军已经兵临城下,她心里想:「与其让局面这样纷乱下去,不知道又要牺牲多少人命,倒不如让日军进城吧」。想着想着,她呼唤儿子姚水土,两人在家取了一个竹梯,冲到北门外,将竹梯架在北门的城墙上,由姚水土爬上城墙,进到城内把大门打开,日军看到这个不可思议的景象,竟然不约而同地全体呼喊「万岁」,顺利地就占据了台北城。图是〈台湾日日新报〉中有关这段情节的报导。

在辜显荣和陈法的帮助下,日军轻松地占据了台北城,为了奖励陈法的「爱国行为」,能久亲王还颁发给她奖状和赏金(如图),成了日本政府宣扬的楷模,至于辜显荣更是被日本政府所器重,日后不但获得樟脑和食盐的专卖,成为了一个政商两栖的红顶商人,经过十多年的财富累积,更让辜显荣成为富甲一方的富豪。在这动荡的时局之中,两个小人物的举动,意外地加速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我站在狮球岭砲台上,缅怀着这片山林所经历过的战争硝烟,而回顾这些历史的演变中,一些小人物的大胆举动,竟然成为了时代的转捩点。或许有人批评他们的行为,但是在颠沛的战乱之中,他们只是掌握住机会,而展现了改变时局的勇气。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谁说一定是英雄豪杰才能创造时势,即使是平凡的人,只要掌握了关键的时机,也有可能发挥非凡的影响力。

龙安街登山口->南荣山->狮球岭山->北碉堡群->狮球岭砲台->长寿公园->三角洲岭北峰->三角洲岭->工地(现无法通行)->国安路->八堵路->登山口距离5.18公里,步行时间2小时30分。笔者是「一山一故事」作者,这本书纪录了许多台湾山岳、古道的历史故事,被选为2022年博客来人文社科年度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