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经开区“国字”招牌

最近,国务院同意沈阳金融商贸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辽宁有了1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得“国字”招牌,意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开放高地和创新高地。

与辽宁其他9家国家级经开区不同,新晋国家级的沈阳金融商贸经济技术开发区标识显著——金融商贸。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企业,但金融机构扎堆,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密集。这里拥有辽宁股权交易中心等7家要素市场,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达719家。看硬指标,这里金融业多项指标居东北第一位。

沈阳金融商贸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是沈阳乃至辽宁振兴的迫切需要,也是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迫切期盼。客观来看,东北地区金融中心整体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金融创新不足、融资贵融资慢仍是东北振兴的短板所在。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必须将产业、科技、金融、政策等多方力量联手一处,合力支持实体经济,与关键产业伴生发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才是最优解。

晋级不仅是放权赋能,还得寻求自我突破。擦亮“国字”招牌,需承担政策试验和制度创新的任务。要敢于对国际金融经贸新规则先行先试,同时积极与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功能型园区联动发展、叠加优势,填补规则空白,比如引进先进的金融工具、帮助涉外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来管理汇率风险。同时,利用“升格”的审批权限,发挥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把营造生态、完善功能、创新机制摆在重要位置,更好集聚要素和人才。

擦亮“国字”招牌,除了要站位高、贡献大、带动强、示范好,还得自我加压。建设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要有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沈阳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能见度,才有说服力。特别是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集约土地空间,拒绝一般化项目,夯实后劲,让寸土生寸金生多金,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潜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