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桑說怪》:黃昏時刻易撞鬼?日本妖怪民俗的靈界怪談
妖怪本来就是民俗的产物。由左至右分别为:葛饰北斋〈こはだ小平〉与〈提灯お化けのお岩さん〉(皆为『百物语』系列浮世绘)、歌川国贞〈见立三十六歌撰之内 藤原敏行朝臣 累の亡魂〉。 图/维基共享
妖怪本来就是民俗的产物。
懂日文的朋友就知道,日文里的词语念法有读音和训音两种,读音指的是从汉语里借用,再以日文假名发音出来,而训音则是用日文古来的独特念法。比方像「世」这个字如果用读音就念「se」,和台语发音相近,如果用训音的话则是「yo」,这就是古代汉语尚未影响日语前古代日本人讲「人世」时的发音。所以日文词语是用读音或是训音念出来,对民俗研究来讲是个给我们探讨思考的重要切入点。
如果以这个概念来看,「妖怪」这个词本身就充满趣味。因为这个词用读音发音念「ようかい(youkai)」,明显是从中国输入的外来语,而且要到江户时代这个百姓生活相对安定的时期,妖怪一词才开始渗透到民俗层面。
到江户时代这个百姓生活相对安定的时期,妖怪一词才开始渗透到民俗层面。图为2005年日本电影《妖怪大战争》剧照。 图/电影《妖怪大战争》剧照
如果用古式的训读来念的话,则「妖」和「怪」两个字都可以念成「あやしい(ayashii)」,是指灵异的超自然事象。而这也是日本传统对于妖怪的原始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生活中出现的非日常、难以理解的未知现象或是物体。
如果从这个论点来看,那么妖怪文化会在江户时代才开始流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那之前不管是战国时代或是更早的时代,不是文化跟财富都集中在京都周围,其他地区都是乡下鬼地方,就是一天到晚战乱、天灾、人祸不断,明天都不一定有饭吃,甚至在性命都处在不安全、不稳定的状况下,哪有心情讨论什么怪不怪?
就是一天到晚战乱、天灾、人祸不断,明天都不一定有饭吃,甚至在性命都处在不安全、不稳定的状况下,哪有心情讨论什么怪不怪?图为歌川国芳〈源頼光公馆土蜘作妖怪图〉(1843年)。 图/维基共享
当然,不管是什么时代都会有灵异存在。在长久的历史里,这些超自然现象多被称为「化物」。「化ける」一词意为「变形成另一种东西」,而这也是日本传统对于妖怪的概念,就是非我族类、不可思议的生物或事象。
……还是不要再继续上日文课好了。
既然妖怪或化物是「非我族类」的存在,那么传统日本人要遇上这些异界的朋友就有些难度了。为什么?就像序文里提到的心理现象一样,就算是鬼魂,如果你遇上的是小时候带过你、疼过你的阿嬷,你心里的恐怖可能就会减掉一大半。因为你知道阿嬷的出现应该不会要你的命,而是骂你怎么变这么瘦?是不是都没在吃东西?
要产生恐怖的要素,很多都来自以「非我族类」为前提的陌生。那么如果像日本乡间一个家族可能在当地住了百年以上,别说自己亲戚了,应该连左邻右舍甚至整个庄头的人以及与其有关连的人都认识得一清二楚,那怎么会有什么陌不陌生的问题?如果真的在自己村落里出现了满脸鲜血的鬼怪,遇鬼的人会先吓一跳没错,可是下一句可能是:「阿你是不是路尾阿狗婶那个当兵死掉的第三后生啊」(误),然后就人鬼开始话起家常来……
如果真的在自己村落里出现了满脸鲜血的鬼怪,遇鬼的人会先吓一跳没错,可是下一句可能是:「阿你是不是路尾阿狗婶那个当兵死掉的第三后生啊?」 图/路透社
日本人的「他界观」
所以只要观察一下日本的灵异乡野传奇,就会发现除了像厕所这种印象中比较阴暗污秽的地方,其实日本的乡下居民在家附近是不太遇鬼的。而且这种特殊的环境,也培养出了日本独特的他界观。
所谓他界观,指的就是日本传统对于人世以外的世界存在空间概念。比方说在「お盆」,也就是中元节,日本也像台湾一样有施饿鬼与无缘众生的概念,但是日本的中元,却包含了更多的迎接祖先灵魂归来的意义在。的确,日本也像台湾一样,有类似祖先牌位的「位牌」,但是对日本人来讲,中元时的祖先是从其他地方回来家里的。所以日本人会用茄子和小黄瓜插上竹签,做成让祖先骑乘回家的「精灵马」「精灵牛」,较长的小黄瓜做成的是马,中元一到,让祖先可以快马飞奔回来;短胖的茄子做成的是牛,让依依不舍的祖先当成回程的交通工具。
日本人会用茄子和小黄瓜插上竹签,做成让祖先骑乘回家的「精灵马」「精灵牛」,较长的小黄瓜做成的是马,中元一到,让祖先可以快马飞奔回来;短胖的茄子做成的是牛,让依依不舍的祖先当成回程的交通工具。 图/维基共享
日本还有修整「盆道」的习俗,即是中元期间,日本人不只要整理坟墓环境(其实现今日式主要以石材构成的坟墓也不太需要整理),也要修整从坟墓到家里的道路,方便祖先回来。总之从这些习俗看来,日本的祖先灵魂在中元期间是从平常所在的另一个空间回来。
但是这个空间不一定是坟墓,因为日本还有另外一种神奇的习俗叫「两墓制」,简单讲就是人死后埋在离村庄遥远的山林里,然后在离家近的地方或是寺院里设一个专门供祭拜用的坟墓,里面当然没有遗体,但是除了一开始的几次仪式之外,最后根本就不去埋遗体的坟墓,只参拜离家近的祭拜用坟墓了。
这种两墓制的形成和早期对于死秽的恐惧,甚至是实际的卫生问题有关,但不管是中元时的习俗或是两墓制,我们都可以知道日本人想像中的他界,不像台湾人所想像的模糊地下世界或是更模糊的人鬼两度空间重叠,而是某种程度上有很清楚的物理空间感的。那么,他界到底存在于何处?
日本还有修整「盆道」的习俗,即是中元期间,日本人不只要整理坟墓环境(其实现今日式主要以石材构成的坟墓也不太需要整理),也要修整从坟墓到家里的道路,方便祖先回来。 图/路透社
生命和死亡共存的地方
日本各地分别存在有「海上他界」「山中他界」和天上、地下等几种他界观。根据实际的民俗调查,山中他界占了绝大多数,临海地区会有海上他界的习俗,反而是天上、地下他界的事例相对极为少数。简单讲,日本人死后的去处以山上居多,不然就是往海上去,然后中元的时候再回家过节。
山上他界观的形成,当然和日本人过去大多和台湾一样,把过世的人「送上山头」有绝大的关系,而且对农耕民族来讲,从山中流到村落的水源是生命命脉,所以山被神圣化是理所当然的事,又因为祖先们都埋在那里,所以自己的祖公、祖妈加上生养村落的水脉源头合而为一,让山后来变成了孕育村民生命的「产土神」。
山上他界观的形成,当然和日本人过去大多和台湾一样,把过世的人「送上山头」有绝大的关系,而且对农耕民族来讲,从山中流到村落的水源是生命命脉,所以山被神圣化是理所当然的事。图为富士山。 图/路透社
也因为这种生命和死亡共存的神圣兼恐怖,让山林自然成为了神明和死灵聚集之地,这也造成了像修验道会把山岳想像成从天神到地狱一应俱全的佛教六道世界。至于海上他界的形成除了村落的地理环境之外,也和佛教中观世音菩萨的补陀落净土(就是台湾seafood们讲的南海普陀山)有绝大关系。既然对于人世以外的他界有具体概念,那么要怎么保护自己,让自己不要遇到什么奇怪的东西呢?
答案是保护好自己村落的结界就好。
我们在日本的乡间村落与外界的交会处,会看到道祖神、塞之神、猿田彦、庚申冢甚至地藏等小装置,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好自己村落的设施。道祖神和塞之神是传统日本保护旅人和道路安全的夫妇神,通常也被当作是在天孙降临时为其带路的猿田彦神与其妻天宇受卖命,而庚申冢则是因为传说干支为庚申时,人心万物都会变得冷酷,所以在轮到这个时令时,大家彻夜不眠,精进修行下的信仰产物,但是因为庚申在生肖里刚好是猴、鸡,所以后来也和带路神猿田彦被视为一体。
也因为这种生命和死亡共存的神圣兼恐怖,让山林自然成为了神明和死灵聚集之地,这也造成了像修验道会把山岳想像成从天神到地狱一应俱全的佛教六道世界。图为山中修行的修验道。 图/欧新社
总之,借由这些咒术措施,让村落外他界的各种存在难以进入村落,而且对于两墓制所象征对死秽的畏惧,也是以同样隔绝于村落外的方式处理。
所以不只是埋死人的墓地,除了暂厝死人的丧屋之外,连妇人生产时用的产小屋也因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血秽而都设在村落境外,甚至有些地方连女性生理期时,也得在设于村落境外的「月小屋」暂时生活,借由这种方式,让村落完全隔绝于污秽和灵异之外。但也因为如此,理论上好像村民在自己生活的村落里就不会遇鬼或是遇上其他奇怪的东西,但是相对的,村落边界就成为可能是各种魔物、灵异徘徊的极度危险空间了。
借由这些咒术措施,让村落外他界的各种存在难以进入村落,而且对于两墓制所象征对死秽的畏惧,也是以同样隔绝于村落外的方式处理。图为知名妖怪漫画家水木茂的〈妖怪道五十三次〉,是仿作歌川广重的〈东海道五十三次〉。 图/水木プロ
最容易撞鬼的时间和地点
不过这也不代表在村落里就完全不会有可能会遇上鬼怪的地方,像是「辻」这个日文独特汉字,意指道路交叉口的地方就相对危险。道路的交叉口,想当然尔会是交通流量大的地方,同时也是道路间的交会点。当路幅够大时,辻自然就会形成类似广场的地方,也会是人潮聚集之地,就和桥梁或是坂道一样,辻变成一种空间与空间的连结点。
但大家可能会觉得,既然是人潮聚集之地,怎么可能会是遇鬼的地点?其实这是一种有趣的循环。因为辻和桥的空间连结概念,让这些地方通常都会有道祖神、地藏,甚至还有被称为「辻堂」的小庙,而人们又因为要向这些神明祈求心愿,又再增添了这些地方的神秘性。
既然是人潮聚集之地,怎么可能会是遇鬼的地点? 图/法新社
另一方面,除了空间之外,时间也有容易遇上灵异的时段。最有名的莫过于《你的名字》里男女主角相遇的黄昏时刻了。黄昏在日文里有好几个讲法,包括了一听就知道不太妙的「逢魔时」「大祸时」,还有一般常用一样汉字写成「黄昏」,但是假名写成「たそがれ」(tasogare)的念法。而逢魔时和大祸时这种听起来很吓人的讲法,其实原因就出自たそがれ这个念法的含意之中。
因为这个发音其实可以写成「谁そ彼」,用日文简单来讲意思就是「那个人是谁」,也就是说黄昏是白天和夜晚的交会时间,像是人世和另一个世界的交会点一样,而且视线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对方来人的面貌,于是就给了人们想像和恐怖的空间,黄昏也就成了民俗里容易遇上魑魅魍魉的时候了。
最有名的莫过于《你的名字》里男女主角相遇的「黄昏时刻」——民俗里容易遇上魑魅魍魉的时候。 图/《你的名字》剧照
同样的,一天里还有另一个时刻也是撞上奇怪东西的尖峰时间,就是所谓的「丑三つ时」。丑三つ时是在半夜两点到两点半之间,也就是把丑时(半夜一点到三点)再分成四等分之后的第三段时间。如果以方位来看,丑、寅之间刚好是东北方,也就是风水里所说的鬼门,而以时辰来看的话,丑三つ时也刚好是万物都在睡眠之中,黑暗里的魔物开始蠢动,人世与另一个世界交接的时刻。
当然,一般人不太会在这种时候出门。而且在自己家里睡觉的话,就算真的遇上「无形的」应该也只会是自己的祖公、祖妈,其实没什么好怕的。但是黄昏可能是一般人工作刚结束,要从田里或是外地回家的时候,在「逢魔时」经过村落境界或是辻、桥梁、坂道等灵异热点时,就很容易撞见一些非日常的东西,许多的妖怪传说也都发生在这种时间跟地点。至于像《逢魔が辻》这种文学作品的名字如果出现在真实地名的话,大家就知道这种「甲组」级的地方应该少经过为妙了。
但是黄昏可能是一般人工作刚结束,要从田里或是外地回家的时候,在「逢魔时」经过村落境界或是辻、桥梁、坂道等灵异热点时,就很容易撞见一些非日常的东西。图为黄昏时刻的东京一警。 图/美联社
▌本文为《蔡桑说怪:日本神话与灵界怪谈,有时还有台湾》(圆神,2019)书摘
《蔡桑说怪:日本神话与灵界怪谈,有时还有台湾》
作者:蔡亦竹
出版社:圆神
出版日期:2019/10/01
内容简介:日本民俗学博士蔡亦竹集结多年对民俗学的研究,以神话鬼话做媒介,用轻松易懂的乡民语言,带读者进入日本的「神鬼传奇」。其中包括日本神明的家谱、妖怪与文化的关联以及其中所蕴藏的寓意等,同时也让台湾的众神明可以台日友好大串联地活跃于文字中,让你懂鬼话、迷鬼神!看完保证妈妈还会问你,为什么要跪着看这本书?因为《蔡桑说怪》会让你跪地大喊:「日本神话到底是嗑了什么?我也想要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