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妖怪的跨界交响 本土奇幻在当代发声

台湾妖怪跨界交响 本土奇幻在当代发声(图/联经出版)

二○一四年是「台湾妖怪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学术界创作界开始出现诸多相关作品。而这波潮流也是「台湾妖怪文艺复兴」。因为事实上,百年以前,本土的妖、鬼、灵、怪等故事,就显现于民俗文化,甚至在文学艺术层面有所开拓。而今「妖」风盛行,更激荡台湾各领域的创作,虽然「台湾意识」的崛起是重要原因,但妖怪具多种面向,呈现人们潜意识,无所不在,同时又千变万化,刺激人们的想像力,更是刺激创作的主要因素。

华丽之岛,妖鬼传言不歇,展现不可思议的台湾风情。这些传说,无论来自原住民族,或者闽客族群,皆为台湾文化的珍贵宝藏。

近年,台湾兴起本土妖怪潮流,在文学、绘画音乐戏剧各领域,皆有相关创作,演绎出崭新的在地奇幻面貌,迥异先前台湾奇幻多以日本、中国、西洋的怪谈作为素材。

「妖、鬼、灵、怪」的神奇世界

十年前,我在清大硕士班读书时,便对台湾怪谈很感兴趣,于是开始进行研究。时至今日,我初步研究成果有三书《妖怪台湾:妖鬼神游卷》、《妖怪台湾:怪谭奇梦卷》与《妖怪台湾地图:环岛搜妖探奇录》。

很多人疑惑,「妖怪」是什么?「妖怪」与「鬼」有何差别?我刚开始研究时,也感到很困惑。若要探究此事,必须从「妖怪」的汉语日语用法来探讨。

在汉语脉络,研究者范玉廷将妖怪分为三种:「妖征型」、「精怪型」、「异兽型」,中国学者王鑫补充第四种「异人型」。在日语脉络,「妖怪」一词受到汉文化影响,根据王鑫分类,除了有汉语脉络的四种类型,还包括「亡魂型」的妖怪。不论汉语或日语,在不同的时代,「妖怪」指涉的对象也有差异。例如,日本平安时代,日人习惯将魔物称为「物怪」,江户时代会将妖物称为「化物」。自从井上円了在十九世纪末提倡「妖怪学」,日本民众才广为流传「妖怪」这个名词。

当我面对台湾妖怪传说之时,我也一直思考,我所认为的「妖怪」究竟是什么?关于怪异事物的说法,台湾民俗术语的「鬼」、「精怪」、「神鬼」、「妖精」其实是「比较正统」的词汇。但我发现,其实没有一个传统术语可以将我感兴趣的怪物、怪兽、鬼魂、精灵、怪谈……等等怪异事物一网打尽。于是,我回到汉语和日语的脉络,想寻找一个更恰当的词汇来概括这些我所感兴趣的怪异存在。因为历史情境,台湾深受汉文化、日本文化影响,我发觉同属这两种文化语境中的「妖怪」一词其实具有触动人心的庞大力量,与我关注的面向也非常符合,于是我初步决定以「妖怪」统称台湾怪异事物。

并且,我也非单纯依循汉语或日语的脉络来延续「妖怪」说法,而是依据我目前收集台湾怪异事物的资料库,分类出「妖、鬼、灵、怪」四种概念。我所说的「妖怪」,其实是这四种概念的缩写、简称。在这个分类中,我依照日语说法,也将「亡魂型」纳入妖怪范畴。先前出版《妖怪台湾》,第三种分类其实是「神」,但为了让定义更清晰,并纳入原住民文化,近期我倾向于将之调整为「灵」。

台湾妖怪的「文艺复兴」?

二○一四年是「台湾妖怪元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学术界、创作界开始出现诸多相关作品。同时,我也认为这波潮流是「台湾妖怪文艺复兴」。所谓「复兴」,便是曾经有过、如今重新兴盛。

很多人以为,台湾妖怪是新话题。事实上,百年以前,本土的妖、鬼、灵、怪等故事,就显现于民俗文化,甚至在文学、艺术层面上有所开拓。虽然相关的文艺创作断断续续,不成系统,人们偶一为之,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妖怪文艺作品的存在,是现今台湾妖怪奇幻艺术的早期源流。

在绘画领域,「十殿画」与「外方纸」是台湾妖怪形象最早的描绘。台湾第一家雕版印刷行「松云轩」在一八三○年刊印《玉历钞传警世》,书中出现十殿鬼怪、牛头马面,应是台湾人最早刻绘阴间怪物之画。日治时期,西川满将「外方纸」应用于杂志插画,或转印成书本版权页LOGO,可说是先驱的妖怪文创达人。

在音乐领域,早期妖鬼故事会经由「念歌艺术」流传。台湾两大奇案林投姐」、「周成过台湾」,于日治时期就有念歌。到了战后,丘丘合唱团的〈虎姑婆〉是大众最耳熟能详的歌谣。闪灵乐团以林投厉鬼为主题的专辑《永劫轮回》,则让闪灵获得金曲奖最佳乐团奖。

在戏剧领域,日治时期有「林投姐」、「周成过台湾」歌仔戏,甚至灌录成唱片。战后,这两大奇案也依然被注目,被改编为台语片,大受好评。除此之外,台语片也有《虎姑婆》、《蛇郎君》等等神怪作品。在电影艺术中,将台湾鬼怪传说提升到新境界的导演,莫过于姚凤磐,他制作了台湾第一部冥婚电影《鬼嫁》,轰动全岛,开启他一系列的台湾鬼怪电影。

妖怪与艺术之间的火花

妖怪如何与艺术产生火花?日本的妖怪文艺发展是很好的借镜。

江户时代,中产阶级崛起,娱乐业发达,妖怪成为创作者很喜爱的元素。浮世绘创作中,妖怪是重要题材。在戏剧领域,出现「妖怪魔术」的怪奇表演艺术,就是以魔术手法制造出妖怪现身的幻术。这种技术会被歌舞伎演员应用于舞台之上,不过一般人也会在宴席之中表演这种怪异魔术。例如,人们利用灯笼光影变化,假造辘轳首出现的幻影。

江户时代,妖怪与怪谈不断刺激剧场使用趣味、不可思议的表演形式。歌舞伎会使用「宙乘」的滑轮,让演员升空,演出无脚幽灵的画面。或者《东海道四谷怪谈》创造出右眼囊肿的阿岩,因为被丈夫毒害而掉发毁容,成为日本鬼怪最经典的形象,许多浮世绘都会描绘这个造型,连《七夜怪谈》导演也坦言自己是依照阿岩传统形象来创造怨灵贞子的外观。

从江户时代开始,妖怪就是日本艺术家钟情的对象。到了现今,日本妖怪频繁出没于漫画、电影、小说电玩等场域,妖怪与艺术触碰出来的火花可说是五光十色。曩昔,台湾文艺创作者,使用的奇幻、怪异题材多来自中、日、西方文化,难免有所局限。如今,创作者将在地妖怪传说视为未开发的处女地,呼朋引伴来此开拓,我认为是本土奇幻文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跨界合作:台湾妖怪的多音交响

我从事妖怪研究的主因,是为了写妖怪小说。但我也认为,台湾妖怪能有多元发展。因此这几年,我也会尝试跨领域合作。譬如,我的《妖怪台湾》被2Plus团队改编为桌游,并且授权国立台湾交响乐团、故事工厂改编成舞台剧,在好莱坞制作电影配乐的作曲家张菁珊编曲,预计今年年底于台中首演。

我的轻小说《妖怪鸣歌录Formosa》,剧情描述台湾妖鬼组成乐团,以奇幻时空反映白色恐怖情境。为了让小说更立体,我与音乐家邱盛扬合作,实际创造「蛇郎君」、「魔女月里」的主题歌,录制CD附于书中。除此之外,这部作品也被改编为手机游戏。并且,此作品也授权给台湾剧团,明年会推出改编音乐剧。同时,我也担任公视影剧《妖怪人间》的顾问,在制作前期,向制作团队分享台湾妖怪的相关典故。

台湾妖怪能在现代流行,很大原因是「台湾意识」的崛起,但我也认为不只如此。妖怪具有多种面向,它们是恐惧的化身,同时也呈现人们潜意识。妖怪无所不在,同时又千变万化,刺激人们的想像力。台湾妖怪文艺复兴,虽然相较其他国家只是星星之火,但我也很期盼,未来某一天台湾妖怪文化能够开花结果,百花齐放。

NTSO × 故事工厂《妖怪台湾》原创魔幻音乐剧

12/5 19:30

12/6 14:30

台中中山堂

INFO 04-23391141、02-29115600

(本文摘自《PAR表演艺术 11月号第335期》)

《PAR表演艺术 11月号第3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