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大陆交通工具千奇百怪 蔚为奇观
台湾的交通工具较为单纯,铁路高铁台铁、高速公路与城乡联结的汽车摩托车,以及越野登山和学生自行车;如再想见到其他交通工具则无可能。但是在大陆走南闯北之后,见到不同的载人工具真是大开眼界,蔚为奇观。
班机误点却是常事
由于大陆幅员广阔,山川阻隔;从南到北、由西向东,距离远的就靠飞机航运。由境外飞至大陆尚能准点,但是国内班机误点却是常事。到达机场后,最常听到的广播就是:「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所搭乘的xx次班机由于xx原因,延迟至xx点起飞 !」此时只有捺住性子等候,别无他法。
大陆的火车是较平价且形式较多的交通工具,我常搭乘卧舖火车,八、九小时以上车程,因为有舒适卧铺休息,再远也感觉不难熬。软卧就是包厢,四人一间有门与通道隔离,顾及隐私;盥洗如厕、餐车用膳都很方便。
但是硬卧档次就不足,六人一间,第三层躺下之后,距离天花板只有半个手肘,其压迫感及攀爬对中年人是一种折磨,但在漫漫长夜中,就算上层卧铺还是比硬座来得舒服。
当我乘坐到上下两层火车时,感觉十分新鲜,提着行李上车,还要往上走一层,另有旅客则走往下一层,这种搭两层火车经验在别处是没有的。大陆运输距离长,所以宽轨、加挂至十数节车箱是常事,火车就像一尾长龙,在弯道上行驶时,还可以看到后节车箱摇晃而行颇为壮观。
卧式大巴匪夷所思
公路上的汽车以坐式为常态,早期私人大巴为多载人赚钱,常让半途上车的客人加坐「马扎」小椅,只要能到达目的地,旅客也能接受。
在我由昆明往西双版纳路上,所乘坐的是匪夷所思的「卧式大巴」。上车之后,眼见上下双层共三排,左右各留通道。人员上车后,将鞋子置放铺下小柜后,翻身躺卧前高后低的铺上,有枕头毛毯供应。当行车时间长达九小时以上,就能感受卧巴是天才发明,让人躺卧,消除长坐后尾椎酸痛的不适。
至于各地千奇百怪的交通工具更让人叹为观止。山东曲阜是孔子故乡,「孔府、孔庙、孔林」是观光圣地,每日都吸引成千上万游客,也与泰山形成一条游览线。
2008年我来此工作,市区约有五百辆电动三轮车,满街巡游招揽客人,坐一趟约三到五元人民币。便宜又方便,但市内交通却混乱不已,市府下决心剪断马达电线,立刻就减为二百多辆,因为年纪稍长的车伕已踩不动三轮车了。
其中一种前置式座位的三轮车较为少见,车伕在后面踩,客人坐在前面,视野较佳也不致闻到汗臭味。在方圆不大的曲阜市内,坐三轮车观景是很悠闲的享受。
孔子马车周游列国
至于载客量较多的观光马车,装饰的较为华美,据说是仿照孔子与弟子周游列国时的造型,在别地是看不到的。另外在曲阜乡下,有牛、驴拉的兽力车,主要是载赶集采买回来的乡人,大包小包的连人带货一路悠晃到家。
大陆各地,不少三轮机动车辆,装扮成小包车载客,窄窄车箱内勉强塞进二人和行李,因为是电力驱动,驾驶只要催动电门,它就无声的前进,但是车厢外壳薄弱,行驶时又摇晃,实在不是安全的交通工具,旅游途中能避则避。
独竹漂列文化遗产
各地更有载客摩托车在街边、十字路口旁等待。大约七到十元钱,就能载人到十公里左右目的地,这是未开发城市的过渡行路方式,虽可称便捷快速,但是「肉包铁」且与人共用安全帽也是让人裹足不愿搭乘原因;更妙的是,盛夏之时,摩托车上还支上长型遮阳伞,晴雨都适用,这也是在台湾无法想见之事。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京杭大运河中搭乘铁壳船的经验。2004年,参加上苏杭五日游,我们一家三口属于散客,由接单旅行社安排逐站游玩。其中一段夜路就是由苏州搭此船到杭州。夜色未临之前,我们饱览了运河及两岸景色,入夜后船行放慢,只听马达声嘟嘟作响,声响加上蛟虫叮咬,睡得并不安稳,但是给旅游带来难得的经验,这是除了航空外唯一离开陆地的交通工具,让人记忆深刻。
贵州赤水地区因河川阻隔百姓往来不便,于是用粗大毛竹置于水中,人持一竿站在竹上过河,竹竿既可当蒿使用也能平衡身体,因此有了「独竹漂」这种渡河工具,现在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民间体育竞技及表演活动,这可能是我所看过最特别的单人交通工具了。
(刘先昌/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