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大陆年轻人也正在「台湾化」(下)

大陆大陆影音平台BiliBli(B站)(shutterstock)

三,「我表哥在台积电」。

在几年前新媒体产业崛起、各大厂争相挖人才的黄金年代,字节跳动、网易、腾讯、百度等,确实给了许多台湾文科生「年薪百万台币」的梦想和机会。

短短几年,经济下行,B站上从「人均大厂」到「人均大厂失业员工」。也是在这短短几年,大批台湾用户进入B站等社交平台与大陆同胞同乐。

这几年我发现舆论场有一个很可爱的现象,知乎上有人均5万人民币的神话,台湾网友也有「人均制造业、半导体、台积电」的情况——谁都有位在台积电工作的亲戚或朋友。

比如,常常看到台湾网友告诉大陆网友,「我表哥在台积电,几年前就月入十几万了」、「南部企业基本四万台币起跳」、「基层操作员没有五万,根本没有人要做」。

会有一股强大的舆论,以台积电等强势产业的薪资,来强调「台湾薪资又不差」。两岸基层服务员、作业员薪资一对照,大陆网民也会惊叹台湾薪资之高。

在这当中,拥有不错学历、30多岁、月入3万多台币的文科小白领,自然在「比较薪资」的话语权上偏弱势,他们不可能像技术人才,以3倍薪资被挖角到大陆;而多数大陆网友也很难理解,名校毕业的硕士生,薪资怎会比「基层人员」还低。

曾经知乎的「人均5万」,投射出产业快速发展下年轻人对行业的吹捧与期许。至于「台积电神话」,我个人感觉是,除了真心引以为傲之外,亦有对过去十几年媒体上铺天盖地「大陆经济崛起,台湾经济停滞」的反扑。

很多台湾朋友也想告诉大陆朋友——「台湾并不差」。

104人力银行数据显示的台湾前三高薪产业,前两名算是现在舆论场的「强势方」。

四,「西进大陆」不再是神话,大陆青年会不会「台湾化」?

最近我走在北京市区二三环,发现一部分餐饮业开出的薪资,已经开到6000元人民币。而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还不到这个数。

对结婚生子失去兴趣、租房养猫就好、笼罩在「毕业即失业」的阴影下、不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钱赚少一点也没差拒绝996、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把「出国工作」「逃离(润)」挂在嘴上……我这代台湾人,好早就开始经历这些。

十年前,我的大陆同学有着「毕业两年内要结婚」的宏伟目标,对于我一个人晃里晃荡的生活态度有着「台湾人果然观念不同」的评价。

现在碰到的大陆小朋友则怀抱「两年内先有只猫」的微小梦想,听到我单身养猫一个个两眼放光、「姊姊好棒」。

跟一位在大陆长大的台湾妹子聊天,讲起不少台湾的大学生毕业后去咖啡店工作,妹子表示「我觉得挺好的,我和同学也讨论过餐饮业都缺人。只是毕业当正职,目前还是绕不过亲人和所谓『社会眼光』这一关。但几年后,大家可能也不以为意了。」

除非超一流大学,不然不同学历之间、小白领和体力工作者之间,差距正逐步缩小。技职教育日益被重视。

我是经济小白,只认为这是发展到一个阶段的必然,无法有更多评论。但单就两岸交流而言,现在在校的台湾学弟妹,比我十年前和大陆同学们,更能情绪共鸣、且想法观念更近。

我来大陆这些年,好歹跟上了互联网产业的崛起,纵使没从中获利,能亲眼目睹一个产业瞬间蓬勃、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仍然是难忘且兴奋的。

身边的台湾00后来大陆,已经是2020年左右。许多人仍在校园内徬徨,跟大陆同学一样刷着「35岁就被裁员」的视频。我问他们,为什么要来大陆?

没有人提到「因为经济发展快」、「因为高薪」,而是「就是来试试看」、「就来看一看」。

《俗女养成记》经典台词:「人家现在都赚人民币喔」,反映出过去台湾媒体「西进大陆」的热潮。

「大陆经济发展快速,台湾人才快来大陆」这类传统论述,在未来将不再有市场——当大陆媒体还在这么宣传时,在北京、上海、厦门的诸多台湾人已经被家乡亲友疯狂吐槽,「你们在大陆的薪资普通啊!」

到大陆,已经成为类似「因为不错的工作机会还是较多,南部人去台北发展看看」的概念。

「人傻钱多」这种字眼,正在渐渐消失。

几年前那种浮躁的「因为来大陆就能赚钱」的氛围,淡化了。

这是经济放缓的必然,但在我看来,更平常、更正确的两岸交往态度,在年轻一代之间被建立起来。(全文完)(郭雪筠/台北女孩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