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不能助攻中国」 叶伦下秒坐上这部电动车糗了
当地时间9月5日,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在学校发表讲话。(上图:Wake Tech Community College学校官网) 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在校园里试驾电动车。(下图:CBS新闻视频截图)
当地时间5日,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在共和党主导的北卡罗来纳州一所理工社区学校发表讲话时提醒,任何试图削减拜登政府的清洁能源税收抵免政策的行为都将提高家庭生活成本,危及正在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制造业新投资。她警告,「取消这一政策可能会让正在大举投资清洁能源等关键行业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占得先机。」稍后,她参加了学校的试驾活动,驾驶了一辆福特野马电动汽车,但这款车的电池由于「含有中国成份」,没有享受法案税收抵免政策的资格。
据观察者网综合路透、美联社5日报导,美财政部官网发布讲话稿,叶伦当天对北卡罗来纳州的居民表示,该州正从拜登政府2022年签署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中获利。美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北卡罗来纳州共有9万个家庭申请了超过1亿美元的住宅清洁能源抵免额度,和超过6000万美元的能效抵免额度,因此取消这些政策将会是一个「历史性错误」。
她声称,「在我们必须继续采取行动降低物价的时刻,取消这些税收抵免可能会提高工薪家庭的生活成本。而且,这可能会危及我们在这里和全国各地看到的对制造业的重大投资,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机会,其中许多工作是不需要大学学位的。此外,这还可能会给中国和其他同样在这些关键行业进行投资竞争的国家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叶伦大力宣传北卡罗来纳州得益于法案,在去年秋天新建了北美十多年来的首家氢氧化锂生产设施,将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关键原料的能力提高了50%之际,路透发现,当天她参加了学校的试驾活动,驾驶了一辆福特野马电动汽车,但这款车的电池由于「含有中国成份」,没有享受法案税收抵免政策的资格。
去年年底,美国进一步扩大法案涉及范围,新规定要求自2024年起,含有由外国敏感实体制造或组装的任何电池组件的车辆将失去享受税收抵免的资格。到2025年,这项规定还将扩展至电池制造中所需的关键矿物,如锂、钴和镍等。
路透报导,虽然叶伦在讲话中没有点名是谁要求取消相关政策,但她针对的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川普日前宣称若重返白宫,他将停止「绿色新骗局」,废除拜登的诸多清洁能源规定,包括终止通胀削减法案制定的数千亿美元税收补贴,并将资金转向道路和桥梁建设。
美联社指出,随着民主党候选人贺锦丽在最新民调中的支持率有所上升,北卡罗来纳州已经成为川普和贺锦丽争夺总统之位的关键战场。这个川普在2020年大选中以微弱优势拿下的州,正表现出被民主党翻盘的趋势。
而叶伦当天的讲话,不仅是继续为拜登的《通膨削减法案》站台,同时其讲话主旨也与贺锦丽呼吁降低美国家庭生活成本的竞选主张相一致。过去,叶伦在赞赏法案作用时,往往强调其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好处。
另据《国会山报》报导,在川普竞选团队集中火力抨击《通膨削减法案》之时,最近几周一些共和党议员却「反水」了,对废除法案表示担忧。8月初,一个由18名众议院共和党人组成的小组致信议长迈克·约翰逊,告诫他如果共和党明年要保持或扩大在下院的多数席位,那就不要针对法案中有关税收抵免的内容。
他们在信中声称,废除税收抵免可能会破坏能源行业的增长,因为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投资动工,这会导致私人投资受损并刹停已经在进行中的项目开发,「废除抵免会造成最糟糕的情况,那就是我们花了纳税人数十亿美元,最后全部打水漂」。
信中还补充称,众议院应扭转损害美国家庭的政策,同时保护和完善那些使美国实现能源更独立、更安全的政策。
而这封信也遭到一些共和党人的批评,怒斥联署人是「K街的说客」。K街(K Street)位于国会山和白宫之间,是一条汇聚了大量智库、游说集团和公关公司的街道。在政治话语中,K街已经成为美国游说业的代名词,就像华尔街代表美国金融市场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叶伦这头打「中国牌」,宣称取消税收抵免会让中国从中获利;而美联社发现,共和党反对这份法案,也是拿中国说事。他们声称,法案支出是一种浪费,对中国有利。
7月15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3月26日,中方将美国《通膨削减法》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由于美方未能与中方通过磋商达成解决方案,中方已向世贸组织提出设立专家组请求。
发言人表示,美国《通膨削减法》以使用美国等特定地区产品作为补贴前提,排斥中国等世贸组织成员产品,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高能源绿色转型成本,无论如何包装美化,都无法改变涉案补贴歧视性、保护主义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本质。中方坚决推进诉讼程序,是以实际行动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维护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
中方认同世贸组织成员以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实施产业补贴,支持能源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再次敦促美方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停止滥用产业政策损害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