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预算 蒋万安:促增学生提案机会
台北市执行「参与式预算」迈入第10年,市长蒋万安(右三)5日在市政会议中裁示,北市民政局与邻里单位对民众提案要积极了解、协商,若无法施行也要向民众说明清楚,另外他也责成各局处,应增加学生发挥创意机会,对社区周边区政议题提案。(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政府自2015年起推动「参与式预算」,至今迈入第10年,市长蒋万安5日主持市政会议裁示,北市民政局与邻里单位,面对基层民众提案参与式预算时,要积极了解、协商,若最后判定无法施行,也必须向民众说明清楚,他另外也责成各局处,应增加让学生发挥创意机会,对社区周边区政议题提案。
「参与式预算」制度于2015年由前市长柯文哲提出,累计至今民众提案数超过1700案,不过却有近700案未被市府受理,即使受理也有近450案没有录案,其中,台北市中兴里2020年曾透过参与式预算的方式,希望里内都市更新案分回区域,用来设立里民活动中心,而案件在提案通过后,民政局、北市都更处才发现不可行,因此不予录案,引发当地民众反弹。
有鉴于参与式预算案有不少受理后却没录案,恐让提案人相当失望,蒋万安昨指出,权责机关对民众提案应完整评估,并与提案人充分沟通,区公所也要落实居中协调,共商解决方案,协力引导里长、与会机关和参与民众,思考将区内相近议题整合成为具体可行的专案。
蒋万安还提及,除了民政局外,北市研考会、各区公所应持续推动参与式预算并向下扎根,促进学校端公民素养,增加学生发挥创意机会,对社区周边区政议题提案。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詹为元认为,参与式预算要通过的比例往往不高,主因就是许多提案与现行法令或现状相抵触,而政府若只是冷冰冰的一纸回文,的确会浇熄许多参与者热情,他建议市府除了书面回复外,也应当面或透过电话向民众解释,提出更有机会落实的提案。
民进党议员许家蓓表示,参与式预算推行多年,市府本就应该对过往推行状况做总检讨及精进,而现阶段参与者多为地方里长、长辈、社区大学等,较年轻的市民朋友或学生族群参与度较不高,因此乐见蒋市府未来欲增加校园及学生参与。
民众党议员陈宥丞说,肯定蒋市府接续柯文哲任内政策,建议参与式预算应将触角延伸跨局处参与,未来甚至能让年轻族群透过参与式预算,决定一部分公共预算支出的优先顺序,以此做到真正倾听青年朋友声音,更能从校园导入公民参与精神及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