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弄18岁公投尝恶果

(图/本报系资料照)

民进党「九合一」惨败,蔡英文直接连累「18岁公民权未下修」,从高喊相挺到政治因素「相害」。事实证明民众非常反感硬把公投案绑上「九合一」选举操作手段,大多都认为这是绿营催票「奥步」操作。最终在负面观感及厌恶感下扭曲真实民意,更让台湾民主走向自食恶果。

蔡英文辞退党主席真能止血?若享受权力的傲慢本质不变,不真正去了解民主法治真谛,道歉只是形式表象,毕竟一切争议点都在于到底是了解民意还是操纵民意?同意票无法迈过965万修宪复决门槛,尤其是反对票超过501万票,最终也让「年轻人」彻底蒙羞。

18岁公民权为何未能闯关成功?绿营吴怡农却表示「议题被高度政治化」,怎不敢正视当初民进党的操作算计?造成公民复决案成另类「民主破口」,绿营工于政治算计引发众怒,这才是需要被检讨的地方。

高喊「还有一张18岁公民权的修宪复决票,这张票,是投给年轻人,投给台湾的未来,和蔡英文无关。」实际上民众看见蔡英文正忙着辅选,也忙着动员催票,召唤「辣台派」。当政务官行政不中立乱象丛生,更让民众反感这惯性「双标」的恶习。

民进党大败还不知道民众讨厌什么吗?大家厌恶民进党把公民复决权当作是催票动员工具。明明这是需要公众讨论,民进党却强硬鸭霸放入自己想要的公投案。为什么你可以放,我就不行?直接暴露「绿能你不能」的严重双标,彻底让这公民复决案失真,引爆民众的反感情绪。

蔡英文曾说「要做最相挺年轻人的政党」,如今这却变成「相害」。对民众来说最不能释怀就是「选举奥步」阴影,导致实践民主的忧心长期深植台湾人民心中。民进党应该要深刻反省,为何这「18岁公民权下修」公民复决案在蓝绿大力推动宣传下,民众到底是「抗拒」什么?是谁让台湾民主彻底蒙羞?

回顾台湾每一次的公投,政党的责任在民主教育,而不是政治口号动员投票或情感意识的对决。对于真正社会问题避重就轻,最后总停留在赞成票比反对票多寡讨论,无法实际反映社会真实声音。

最后,从台湾民主发展的意义来看,民进党把公投沦为选举催票工具,在多数民众不了解公投意义下,贸然提案并且进行公投,公投设计已失去根本意义。值得留意的是,「18岁公民权下修」公投案缺乏成熟的公共讨论过程,民进党想便宜行事怠于说明与社会沟通,最后造成不成熟的投票结果,产生扩大社会分歧,这对民主发展无疑是一大伤害。(作者为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