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衙「不山不市」学校资源少 高科大扶轮社赞助

草衙地区前镇国小、兴仁国中地处「不山不市」尴尬位置,高科大扶轮社捐赠善款、挹注资源。(柯宗纬摄)

前镇区兴仁国中、前镇国小位于草衙地区,处于「不山不市」尴尬地位,资源相对匮乏,面临生源年年减少窘境,今日高科大扶轮社分别募得8万经费,投入两校培育笛校队、拳击队等人才,盼扮演抛砖引玉角色,期待各界多点关注眼光。

高科大扶轮社长陈昭男指出,草衙地区不在山里、离市区也不远,算是「不山不市」地点,堪称特殊城市偏乡,当地弱势族群多,经济状况较为不佳,兴仁国中与前镇国小学生高达三分之二为中低收入户,学校严重面临在地资源不足、招生逐年下滑。

兴仁国中仅剩12个班级,逾6成学生营养午餐需外界补助,而近7成学生具有弱势身分。小校经费、资源短缺,但有引以为傲成军15年青少棒队,104年度更成立拳击队、隔年成立射击队,陆续在高市、全国赛拿下佳绩,但学校常为训练经费伤脑筋。

前镇国小曾为近百班规模的大校,当地产经结构急遽改变后,人口外移、住民老化、学生锐减,仅存12班。新住民、弱势家庭学生占三分之二,家长多从事劳动工作。104年度寒假,5名小朋友以文史工作者黄瑛明老师的西药房为教室,宣告笛团队成军,但同样资源不足,可惜了学校有心发展特色团队决心。

高科大扶轮社获悉两校困境,主动邀请10个扶轮社,包括凤山社、凤山东区社、凤山西区社、凤山中山社、高雄卓越社、高雄文山社、林园社、凤山南区社、大发社、澄清湖社等,共同赞助每校各8万元。陈昭男提到,这些「不山不市」学校,因为不符合大众对偏乡的印象,面临「公部门资源不疼,民间资源不爱」窘境,期盼有更多民间力量、资源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