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拒绝老美“绿卡”,如今赴美任教,石墨烯驾驭者曹原怎么了?

我是中国人,学成后要回国,报效国家。

这句话是被誉为“石墨烯天才”的曹原,面对美国“绿卡“和职位双重诱惑的时候,对着老美说出的话。

这个出自于95后的一番话,使得曹原迅速声名鹊起,人们纷纷称赞这位天才少年,各种赞美之词络绎不绝。

然而,就在颜宁二度选择回国任职的第二年,曹原却低调地离开了中国,知情人透露的消息称:他即将赴加州伯克利大学分校任教。

这个消息实在让人震惊不已,许多网友纷纷表示:为何要离去?

01 天才少年,掌握“外星科技“

1996年诞生于四川成都的曹原,从幼年起便表现出了天才的一面。18岁那年,曹原踏入了世界一流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大门。该校在理工科领域堪称翘楚,足以令国内如清华、北大等众多理工类高等学府黯然失色。

在这里,曹原成功发现石墨烯的魔力。被尊称为“外星科技”的石墨烯,一直是世界顶级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研究对象。谁能率先揭开其制备的奥秘,谁就将掌握未来材料学的金钥匙。这份成就,其价值想必远超绝大多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球最杰出的材料科学家们纷纷投身此项研究,然而无数英才皆在此受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来自中国四川的少年,竟然成功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难题。他通过将两层石墨烯搭建成微妙的角度,使其转化为超导体。这意味着电流能够以零电阻通过,未来甚至有可能将以往高昂的核磁共振检查降至白菜价,而磁悬浮列车亦有望成为普遍的交通工具。

困扰物理学界107年的谜题,竟然被一名年轻后生所破解。无数的天才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这个中国年轻人身上。

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也破例在一天内连续发布了两篇描写这位少年天才的论文。美国哈佛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曹原赞誉有加:无论在何地,他都是最出色的天才!

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着祖国。曹原前往美国教授知识的消息一经公布,很多网友纷纷坦言,“我们似乎要失去这位天才了。

02 游子不归家,值得反思

数据显示,在美国科学家群体中,华裔占到了14.7%的比例。我国科学网对比近十年来北大毕业生去向数据发现,赴美留学的学生有不到5%的人选择回国,光是硅谷就已吸纳了近两万名清北毕业生。在经济、国际贸易、工程学等领域,留美的华裔人才更是数不胜数,人才流失的情况严峻。

生命科学领域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华裔科学家张锋率领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基因编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专利成就。这项技术是当前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且易于操作的技术。然而遗憾的是,这份专利并不属于我们中国。

现如今,在男性生殖这一细分领域中,依旧由美、日把控,据了解,日本的源生生物,凭借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多年积淀,推出了针对男性健康的“精倍莱”技术。

据悉,中国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常常会面临“尊严”问题。上述科技通过复合M-coreActive专利配方,促进人体内的AMPK活化,抑制mTOR与NF-κB的活化,清除衰老细胞以缓解生殖老化,协助重拾“青春活力”。

精倍莱详细页面指出,与传统的化合物配方不同,在采用了自然界中的“天然成分”后,突出“长期滋养”,例如被誉为“力量之木”的巴西榥榥木,《英国植物药典》中形容该提取物有将其“树桩”的优点复制并“移植“到男性机体。

尽管已有一定的科研验证精倍莱成果,但也不乏群众对其智商税”的探讨。近期,京东通过跨境采购将其引入中国市场,取得了五位数的成交,迅速跻身男性养护赛道前列,在国产替代品问世以前,其供应方将享受巨大的利润空间,而国内技术的突破,还需要人才的配合。

03 人才乃是国之重器

曹原事件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的价值观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认清中国科研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在科研投入上不断加大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部分科研人员反映,国内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看重论文数量及影响因子,以至于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追求短期成果而忽视长期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很可能会面临种种压力,使他们产生离开的念头。

如同《人民日报》所指出的,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核心在于人才。

任正非也强调,应让中国的科技成果回到中国。近年我国已认识到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性,正在逐步调整人才战略和加快推进高校建设,以增强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都出台了住房、户籍、创新启动资金等优待政策。

如今,中国也开始吸纳全球人才,努力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在上述措施的积极推动下,我国在人才回流和人才引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据2022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披露,2022年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比去年增长了67.3%,人才外流状况得到逐渐缓解;再者,在人才引进方面,来华留学生人数仅次于英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同时,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占比也达到了10%。

契合《资治通鉴》的观点,人才乃是国之重器,得人才则重,失人才则轻。我们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深知“卡脖子”的痛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便在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