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海上超黏原油 陆学者研究出「石墨烯海绵」

▲「石墨海绵」放出焦耳热,增加原油吸附率。(图/翻摄自中国科技技术大学官网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最薄却也是最坚固的结构。中国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学院设计出「石墨烯海绵」,用来吸取海上浮油,就宛如一块大菜瓜布把油腻腻的海面清得干干净净。该成果目前已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该学院的俞书宏教授自2012年开始研究,首次将「焦耳热效应」与「石墨烯的疏水亲油特性」引入到多孔疏水亲油吸油材料中,设计、研制出具有「原位加热」与「油水分离」效果的石墨烯海绵,,在保持较高油水分离率的情况下,还能提升疏水亲油材料对高粘度浮油吸附的速度,显著降低了浮油清理时间

▲石墨烯只有一个碳原子的厚度,电阻率极低,电子移动速度极快。(图/达志示意图

很常听到漏油产生生态浩劫,还会衍生不少渔产经济损失。由于漏油问题具有大面积油层薄、粘度大等特点,所以采用传统的技术与材料,都很难有效处理;即使有捞油船围油栏的配合下,能够处理的浮油面积非常有限,而糗回收的浮油中含水量大、向漏油区域播撒分散剂的话,也仅能将部分浮油分散到水体中,其形成的原油乳液颗粒并非无害,仍会威胁海洋生态环境,更别说直接引燃浮油来处理,这会引发严重的空污问题,漏油海域也会因此缺氧。

▲原油油污黏度高又黑,海洋生态浩劫。(图/资料照)

近年,「多孔疏水亲油材料」因其具有成本低、油水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友善环境等优势,逐渐受到研究员重视。不过,这种材料仅能对一般「低粘度」的油品才具好的吸附效果,海面上的原油都是具「高黏度」,很难把油吸附到内部,相对的,清理油污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

他们在有石墨烯海绵上施加电压,产生的焦耳热会迅速增加接触到的原油温度、降低原油粘度,因此就能提高油污在海绵内的扩散系数(即吸附力大)。另外,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加热区直到海绵底部,顶层的海绵与水面的浮油相当于隔热层,缓解热量空气与水体中扩散,提高了热量传递给原油的效率。俞教授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电能消耗降低了65.6%,石墨烯的用量降低了50%,吸油时间也只有原本多孔疏水材料的5.4%(时间缩短)。

另外,学者同时提出「阵列电极设计」,证明此种「焦耳热」的方式确实可以辅助多孔疏水亲油材料的吸附技术,并且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且可以使大面积的石墨海绵在较低的通电电压下,依然可以加热到很高的温度,这对该技术将来走向商业化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