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宣称创造室温超导的美科学家材料科学论文又被撤回,将面临调查

8月16日消息,今年3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声称开发出了一种室温超导材料,受到业内的强烈关注。当地时间本周二,知名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数据造假或伪造为由撤回了迪亚斯参与撰写的一篇材料科学论文。

据外媒报道,撤回的这篇论文是关于硫化锰的化合物,虽然没有涉及超导材料,但增加了迪亚斯在研究中存在伪造数据等不当行为的相关指控。虽然罗切斯特大学否认了早些时候的指控内容,但校方一名女发言人本周表示,罗切斯特大学已经开始让外部专家对迪亚斯的研究进行全面调查。

这篇被撤回的论文有10位合著者,有9位同意撤回论文,迪亚斯是唯一反对撤回论文的作者,他坚持认为这篇论文准确描述了研究结果。但周二迪亚斯也承认,在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实验室工作的合作者使用Adobe Illustrator制作数据图表时出现了错误。Adobe Illustrator是矢量绘制图形设计软件,通常不会用来制作科学图表。

迪亚斯在回应有关撤稿的问题时说:“使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带来的所有数据差异都不是有意的,并不是为了误导或阻碍同行评审过程。”他还承认,自己在罗切斯特大学实验室开展的电阻测量也有问题。

今年3月分,迪亚斯以及合作者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材料,可以在21摄氏度的条件下实现超导,但同时需要9892倍的大气压。

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消息持怀疑态度,因为迪亚斯早些时候在《自然》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描述另一种不太实用超导材料的论文,已经被撤回。

超导体是一种可以高效传导电流的材料。如果这种物质能在常温下工作,就可以用于输电线路、磁共振成像仪和几乎任何用电设备。目前超导体必须冷却到极低温度才能发挥作用。

过去几周,有关LK-99的报道席卷各大社交媒体。韩国科学家称,LK-99是室温超导。但其他科学家无法复现这种材料超导性的观察结果,并提出了合理的替代解释。

然而,物理学基本定律并没有禁止室温超导存在的可能性,对这种材料的探索将继续下去。

对于迪亚斯最近被撤回的论文,人们早就提出了质疑。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物理学教授詹姆斯·哈姆林(James Hamlin)告诉杂志编辑,论文中描述化合物硫化锰电阻变化的图表曲线,与迪亚斯论文中描述另一种材料性状的曲线很相似。

《物理评论快报》聘请了外部专家,他们撰写了三份独立报告来审查这些指标和基础数据。杂志编辑在7月10日发给论文作者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这些发现确实证实了数据造假或伪造的指控。”

其中一名审稿人表示,迪亚斯的最新回应“既不充分,又令人失望”。

这名审稿人说,在论文作者、哈姆林以及《物理评论快报》编辑来回沟通的几个月里,没人提到Adobe Illustrator,也没有提到迪亚斯所谓他自己实验室在2019年12月生成了更好的图表。

审稿人表示,罗彻斯特大学和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都应该对“可能存在的渎职行为”进行公开透明的调查。

上述论文的其他合著者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罗切斯特大学一名女发言人在电子邮件中表示,校方“正在对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完整性问题进行全面调查”。

校方此前曾对迪亚斯的研究进行了三次初步调查,并决定不需要进一步审查。这一次,该大学决定启动全面调查,这是调查研究中存在不当行为有关政策的下一步规定。

发言人称,校方不打算公布调查结果。

周二哈姆林表示,他很高兴《物理评论快报》认真对待他提出的质疑。他说,迪亚斯的研究中还有另外两处明显存在数据重复的地方,他希望也能进行审查。其中一处涉及在《自然》杂志发表的另一篇论文,另一处涉及这篇被撤回论文。(辰辰)

延伸阅读:

美国科学家被撤稿6个月后再次宣称创造室温超导,仍面临质疑

2023-03-08 22:40:35来源: 澎湃新闻

·研究人员将氢、氮、镥组成的材料混合在金刚石压砧中,施加不同的压力,测量电阻。在21°C的温度下,材料失去电阻,不过仍然需要约大气压力的10000倍下才能实现材料的超导性能。

·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证实,这种材料有望用于现实。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临严重质疑,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期发表的文章声称在15°C下发现了一材料的超导性,但后来论文被撤回。

科学家找到梦寐以求的室温超导了吗?当地时间3月7日,一个研究团队称,他们发现了在实用条件下工作的室温超导。但该团队此前声称破纪录的室温超导一直存在争议,半年前甚至遭遇论文撤稿,因此新的研究结果或将面临严格审查。

超导是指在特定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为零的特性以及具备完全抗磁性的材料。一个多世纪前,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第一次在约-268°C的汞中发现了超导。也就是说,只要冷却到极低温度,很多材料可以变成超导,能在没有电阻的情况下传输电流。一些超导可以在温度更高的条件下工作,但必须施加极高的压力,因此这个方法并不实用。

而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当地时间3月7日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据称他们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当地时间3月7日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

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由氢、氮、镥组成的材料,迪亚斯和同事将这些元素混合在金刚石压砧(diamond anvil cell,产生超高压的装置)中,施加不同的压力,测量电阻。开尔文(Kelvins,K)是一种绝对温标,以绝对零度为计算起点。实验发现,在294K(即21°C)的温度下,材料失去电阻,不过仍然需要10kbar(约大气压力的10000倍)压力才能实现材料的超导性能。但这已经远低于在室温工作的超导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迪亚斯表示,“这是可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材料的开端。”

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证实,这种材料有望用于现实。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临严重质疑,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期发表的文章声称在15°C下发现了一材料的超导性。2020年10月,《自然》杂志报道了迪亚斯联合内华达大学等团队在室温超导领域的突破,实现了15℃温度下的碳氢硫化物超导。这种新型室温超导体要在267GPa(1GPa=10kbar)的压力下工作。但在2022年9月26日,《自然》杂志撤回论文,称研究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撤稿声明显示,该研究关键数据处理、分析的有效性受到怀疑,尽管作者坚持认为原始数据能够支持论文的主要结论,但过去两年中其他科学家对研究数据的频繁质疑无疑削弱了论文可信度。佛罗里达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家James Hamlin说:“人们质疑这项研究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理论物理学家Jorge Hirsch表示,仅仅是撤稿还不足够,他认为这反而掩饰了该研究中的学术不端现象:“我认为这里面有大问题,你不能把它视作普通的意见分歧。”

这次撤稿的不寻常之处在于,《自然》编辑不顾9位作者的反对采取了强制撤稿行为。迪亚斯表示:“我们坚持我们的研究结论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验证。” 该研究的合著者、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物理学家Ashkan Salamat则指出,撤稿声明并没有质疑研究结论最关键的部分——超导体电阻的下降。他说:“我们对《自然》编委会的决策感到困惑和失望。”

而在2017年,当时在哈佛大学的迪亚斯和他的导师伊萨克·西维拉(Isaac Silvera)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同行评议论文中声称发现了金属氢。据英国物理学会《物理世界》报道,他们把金刚石压砧里的氢压缩到接近500万个大气压的压力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氢样品有了金属光泽。由于手头没有更好的设备,他们用iPhone拍下了样品照片。后来,一些专家质疑实验的真实性,并提出迪亚斯和他导师的这个实验未能重复实现。

当时在哈佛大学的朗加·迪亚斯和他的导师伊萨克·西维拉声称发现了金属氢。

但迪亚斯和西维拉声称,他们重复了之前的实验,并观察到了同样的结果。“大约一年前,我们在高压下复制了一个样本,但由于技术原因,我们无法测量压力,所以我们没有发表。”西维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