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群拿下了战略制高点

本周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用于汽车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面世,且发布这一消息的是全球顶尖的汽车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标志着宁德时代夺得了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战略制高点。

实际上,电动汽车早于燃油车面世,但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无法突破,因而被燃油车取代。换言之,电动车和燃油车之争实际上是能量密度之争,是环境适应性之争。如今锂电池风靡新能源汽车领域,但锂离子电池已经遇到了瓶颈,一是能量密度瓶颈,二是锂矿储量的瓶颈。打破这个瓶颈的唯一出路就在材料科学方面的突破,而今,该突破的战略制高点显然被宁德时代拿到了。在7月29日的钠离子电池发布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我们认为,电化学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未知远远大于已知,我们乐此不疲地探索着其中的奥秘。”

产业界之所以一直对以锂电池为核心的电动车持怀疑态度,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全球锂的储量有限,电动车还没真正普及,已经看到了锂矿枯竭的日子。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锂矿价格随之飙升,导致汽车卖得越多成本越高,违背了汽车产业赖以生存的规模效益法则。而钠离子电池中的钠则没这个问题,因为其已知储量超过锂1000倍,曾毓群显然在用钠离子电池替代锂离子电池方面取得了突破。虽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还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但因为有着强大的成本优势,以及资本市场的助力,因而钠离子电池的未来可期。

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列为国家战略中的项目,而锂资源主要掌握在澳大利亚和智利手中,两国合计掌控了全世界75%的锂矿资源,我国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必须找到替代资源。如今,澳大利亚拿铁(参数丨图片)矿石都能威胁中国一把,作为一个工业大国,不可能将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的命脉再放在澳大利亚这类国家手中,曾毓群手中的钠离子电池等于帮助国家解决了这个战略性难题。虽然钠离子电池一些指标暂时不理想,那是从1到无限大的问题,相比从0到1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在国家战略面前,这些问题就更不是问题了。

虽然电动车在中国正处于普及阶段,但在中国北方却很难推广,因为随着气温的下降,电动车的续驶里程随之缩短,在一些地区的冬天,电动车甚至无法启动。而曾毓群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零下20°C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从而解决了电动车靠天吃饭的问题,这为搭载钠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在全国普及奠定了基础。而当今的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恰恰没有突破这个瓶颈,这令投资人对宁德时代的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

如果把锂离子电池对铅酸电池的替代叫做锂时代,那么钠离子电池对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则该称为钠时代,在从锂时代跨越到钠时代的历史瞬间,曾毓群和他的团队显然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走在了行业的前面。但在通向成功的历程中,从没有笔直的大道,更多的是崎岖与坎坷,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更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们。我们预祝宁德时代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保持领先,预祝宁德时代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成功,为记住钠时代替代锂时代的历史瞬间,我们选择曾毓群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