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山猕猴验出恙虫 致死率达6成
学者今年研究发现,高雄柴山猕猴身上已有恙虫寄生,更有人畜共通的疱疹B病毒、阿米巴原虫,致死率相当高,呼吁民众不要再喂食、接近、接触猕猴。(袁庭尧摄)
恙虫病5月将进入高峰期,有6成致死率,柴山是全高雄染病密度最高区域,平均每年有10多名感染案例。学者今年研究发现,柴山猕猴身上已有恙虫寄生,更有人畜共通的疱疹B病毒、阿米巴原虫,致死率相当高。国家自然公园管理处呼吁民众,上山不要再喂食、接近、接触猕猴,以免惹祸上身。
柴山是恙虫病高风险区,自管处统计近3年来,柴山每年恙虫病感染病例约6至16件。恙虫透过鼠类传播,幼虫平时停留在较低矮的植物末端,待人经过接触时上身,吸取血液或组织液时将病毒注入人体,潜伏1至3周后患者才会出现持续性高烧、头痛、淋巴结肿大、叮咬处红色焦痂等症状。若不及时警觉就医,致死率可达6成。透过抗生素治疗,多半可成功治愈。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陈贞志在2014年的监测研究就发现,恙虫透过老鼠的传播进入山林,不只传给人、还传给猕猴,一只猕猴身上甚至可寄生10多只恙虫。
陈贞志强调,今年新的监测计划刚启动,尚未进入夏季高峰期,就已监测到柴山猕猴带有恙虫。恙虫确实有机会透过猕猴传给人类,但好在猕猴有理毛习惯,可大幅降低传播机率。
陈贞志的研究更发现,猕猴身上还出现人畜共通、致命性更高的疱疹B病毒(导致脑炎)、阿米巴原虫(导致痢疾),成年猕猴因生存空间紧迫造成抵抗力下降、染病率更是百分之百。
陈贞志表示,柴山游客、猕猴密度均高,彼此活动空间高度重叠,民众难免会接近、触摸到猕猴曾经碰触的植物或区域,遑论亲密接触带来的超高染病风险。他慎重提醒,野生动物身上还有大量、未知的传染病源,民众千万要保持距离,更不要再有喂食行为。
为宣达猕猴保育、共存的正确观念,自管处5月27日上午将在寿山国家自然公园游客中心举办「当斯文猴遇上羊毛毡」手作趣味活动,采报名收费制,详情可上国家自然公园全球资讯网网页及脸书粉丝页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