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未治疗致死率60% 外来种银合欢多藏病原

恙虫吸饱体液后的模样。(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院

实习记者简立宇/综合报导

台师大生命科学院卫福部疾管署共同研究发现,阻碍原生植物生长的外来种「银合欢」,提供恙虫生存的温床,而恙虫若感染「立克次体」后叮咬人类,则可能传染「恙虫病」。台湾每年确诊病例数在350到500例之间,感染者若未即时治疗,死亡率高达60%。

银合欢(White Popinac)原产中美洲,最早在1640年由荷兰人引进,用来当作猪牛的饲料薪材,或当作造纸原料。然而银合欢的排他性极强、耐旱耐盐,被用来当作荒地造林树种,譬如寸草不生的「月世界」也能见到银合欢的踪迹

台师大新闻稿指出,银合欢的繁殖力惊人,每年光一株就能长出上万颗种子,在澎湖,银合欢的密度可达到每公顷3到5万颗,而每平方公尺土壤中更能含有2000颗种子,要根除银合欢非常困难。

台师大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郭奇芊和疾管署王锡杰博士共同领导的团队,比较「澎湖县湖西乡银合欢林地」、「耕作地」以及「住家附近」三种栖地环境,并从1323只臭鼬家鼠褐家鼠等小型哺乳动物取样发现,银合欢林地的恙虫数量较高,且不会随季节改变。

▼恙虫病由带有「立克次体」的恙虫所传播,潜伏期9到12天,叮咬位置会形成焦疤。(图/记者黄孟珍翻摄)

研究也发现,臭鼬和黄腹鼠虽然身上带有相同种类的恙虫,然而传播恙虫病的主要媒介地里恙螨」(Leptotrombidium deliensis)寄生臭鼬身上不易,无法顺利从宿主身上获得养分,因此如果臭鼬出现,人类反而有较低机率被恙虫叮咬。

研究成果刊载于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疾病》(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期刊中。研究发现,社会经济改变也让人类健康受到外来物种影响,可能造成传染性疾病爆发,且难以被根除。

根据疾管署网站,恙虫病由带有「立克次体」的恙虫所传播,主要宿主是老鼠,因此老鼠经常出没的草丛树林就会成为疾病的温床。这种病普遍出现在花东离岛地区,台湾每年约有350到500个病例,潜伏期通常为9到12天,伴有发烧、头痛、出汗、结膜充血等症状,被叮咬的部位会形成成焦痂(eschar),发烧一周后会出现暗红色丘疹,并扩散四肢。若未即时妥善治疗,死亡率可高达60%,即时治疗后死亡率可小于5%。

▼恙虫栖附在臭鼬的耳朵上。(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学院)

疾管署在2019年7月取得「恙虫病快速抗体检验试剂专利,由7种诊断恙虫病抗原以及4种台湾常见菌株组合,比传统「萤光染色」检验方法更有灵敏性,4小时能完成96个检体检测与分析。

疾管署也呼吁,到野外、树林最好穿着长袖长裤,皮肤裸露处可用政府核可的防蚊虫药剂,返家后应尽快沐浴并换洗全部衣物。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速就医并告知医师旅游活动史,以及有无出入郊区、草丛等暴露史,以供医师临床诊断治疗参考。

▼银合欢超强的生命力,连荒地也能见其身影。(图/flickr/cc2.0 by阿桥 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