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端午「小心5种虫」! 被牠咬一口致死率恐达60%
▲被恙虫叮咬要小心,严重恐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图/记者许宥孺翻摄)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不少人趁着端午节3天连假安排出游,重症专科医师黄轩提醒,随着气温越来越热,在这期间也是各种小虫最活跃、开始乱窜的季节,因此到郊外时也增加被蚊虫咬伤的风险,包括蚊子、小黑蚊、跳蚤、禽螨,恐引发皮肤红肿痒,尤其要小心别被恙虫咬到,可能造成高烧、头痛,甚至休克,若未妥善治疗死亡率达60%,提醒大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夏季出游防蚊液不可少。(示意图/记者洪巧蓝摄)
黄轩医师在粉专盘点端午节出游要小心「5种蚊虫」:
1.蚊子:天气湿热特别容易滋生蚊子,一被叮咬就会使皮肤红肿痒,有些人甚至会产生过敏反应。因此要注意环境清洁与个人防护,可透过穿长袖衣裤、喷防蚊液预防蚊子叮咬。
2.小黑蚊:被小黑蚊叮咬常常会引发剧痒,牠们通常会叮咬你忘了遮蔽的小腿或手肘。切记在户外活动时,要使用防蚊产品。
3.跳蚤:被跳蚤叮咬,皮肤上会形成红色凸起的疹子,多颗时会呈现一直线或一圈。记得要保持宠物与家中环境清洁,并远离杂草与灌木丛。4.禽螨:通常与鸟类接触后才会传染,被叮咬后造成红肿痒。除了避免接触鸟类外,也要妥善清洁鸟巢。
5.恙虫:被恙虫叮咬可能引起恙虫病,表现出高烧、疼痛等症状,严重还会休克。建议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裤,并使用防蚊液。
▲「无痛性焦痂」是被恙虫咬到的重要特征。(图/台北市卫生局提供)
根据疾管署历年监测资料显示,台湾全年皆有恙虫病病例发生,通报数自4~5月开始呈现上升状态,6~7月达高峰。恙虫病为经由带有「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叮咬而感染,其会停留在草丛中,伺机攀附在经过的动物或是人类身上。
一般恙虫病的潜伏期约9~12天,患者会出现持续性高烧、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约发烧一周后皮肤会出现红色斑状丘疹,遭叮咬处通常会出现「无痛性焦痂」,若未妥善治疗,死亡率高达60%,经治疗后死亡率则可小于5%。
该如何防蚊虫?黄轩提醒,在裸露的皮肤上喷洒含有「敌避(DEET)」的防蚊液,并在衣物上喷洒含有苄氯菊酯(百灭宁)的驱虫剂;在户外要穿着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的机会,此举也更容易发现附着在身上的虫虫;回到家后,也要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腋下、腹股沟及脚踝等容易被忽略的部位,避免「引虫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