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析-智慧机器人 领企业迈向弹性制造

(更多产业分析请扫QR Code)

在全球经济变革的浪潮中,机器人已逐渐成为生产与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正引领企业迈向更具弹性的制造模式。根据贝恩顾问公司(Bain & Company)的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将出现多达1.5亿个工作者由年轻世代转向55岁以上的长者劳工,劳动力的高龄化趋势明显。为因应这一变革,企业积极投入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以确保生产需求的满足并保障产能的稳定。这股转型潮流不仅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窘境,更有望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全球供应链的重塑也促使台湾产业调整其策略。长期以来,庞大的供应链结构可能因不同地区和环节的风险而受到影响。然而,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寻求建立更短、更具灵活性的供应链,以因应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作为一个重要的制造基地,台湾正在积极发展弹性制造能力,以更灵活地因应市场需求的波动。

台工业机器人

年均复合成长率高达27%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Zion Market Research报告指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在2022年达到214亿美元,并以每年9.74%的复合年增率成长。预计到2030年,此一市场将达451亿美元。在协作型机器人领域,成长速度更是惊人,根据Global Information市场调查报告,全球服务型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以每年约44.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对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正快速增加,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台湾的机械产业产值在2022年已达到1.45兆元。其中,台湾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更为引人注目,其年均复合成长率高达27%,显示出积极的成长态势。

长期以来,工研院在机器人领域持续耕耘,透过融合软体技术,加速后端应用开发,协助产业实现智慧化生产。例如,台湾金属制品产业是制造业的龙头,以其聚落结构和高效的分工在国际间享有盛誉。然而,近年来面临人口老化和劳动力减少的问题,尤其在研磨抛光这样艰辛的工序,年轻一代的投入愈加不足,造成了世代间断层的日益严重。为了协助这个产业因应多变的市场,工研院提出了结合自动化和弹性生产的方案,推出了全国首创的「ROBOTSMITH研磨抛光机器人」,该系统不仅结合了聊天机器人技术,使得操作者能够透过语音指令控制机器,同时通过软硬体整合方案,实现最高精度的研磨品质,甚至挑战研磨难度超越不锈钢三倍硬度的钛金属人工关节,能让关节表面更细致,从而将植入人体的使用寿命由15年延长至30年,同时也催生了新创公司的诞生,并带动约三亿元的产业投资,产生约五亿元的产值。

AMR应用兴起

产研合作发展生态系

随着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AMR)应用逐渐兴起,工研院也在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推出AMR异质协作运筹系统,解决跨厂牌机器人的通讯互通问题,提升运载效能,已导入半导体封测及机械加工产业,大幅提高了车辆运载效能,并且携手仁宝电脑、友上科技等厂商整合跨厂牌移动机器人,协助台湾发展移动机器人产业生态系。

总体而言,智慧机器人的崛起正在引领企业迈向更具弹性的制造模式,以因应全球经济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台湾的机械产业在这一转型中表现强劲,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创新应用和产业投资的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将在未来继续扮演关键角色,引领制造业迈向更加智慧化和弹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