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中研院院区开放 吸引上万人参观

廖俊智院长表示,今年是院区开放的第25年,首度采实体线上双轨的方式举行,各所及研究中心、展览馆策画近200场演讲座谈、实验室参观、互动体验等活动。今年一恢复举办实体活动,全国就有近40间国、高中包车造访本院,最远为来自高雄的道明中学,感谢大家热情响应。中研院在追求顶尖研究的同时,也希望善尽社会责任,透过科普活动激发学子对知识的热忱,鼓励年轻人投入基础科学研究。

今年院区开放主题演讲首次安排院内年轻优秀学者发表短讲,并由廖俊智院长主持。三位主讲人包括:应用科学研究中心陈壁彰副研究员、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陈振辉副研究员、中国文哲研究所刘琼云副研究员与民众面对面,从尖端显微技术、第三种细胞分裂,及聊斋志异的夜叉国等议题,在短短90分钟内,带给观众横跨三领域的科普及社普知识。现场涌进超过六百人,许多同学席地而坐聆听。

陈壁彰钻研光学显微镜,由于电子显微镜用的波长非常短(小于1奈米),可达到的解析度非常高,他如何让光镜追上电镜?答案是独门的「样品放大术」。透过层光膨胀显微术将样品放大,此技术让光学显微镜的空间解析度达到将近5奈米,已逐渐接近电镜水准,还可标示多种颜色,适合三维大组织成像。

陈振辉因发现第三种细胞分裂—不需进行DNA复制,命名为「无合成分裂」,成果于今年登上国际顶尖期刊《自然》(Nature)。他比喻自己为「奇兽研究家」,透过多颜色细胞标志技术,能即时、高解析度追踪斑马鱼体表所有皮肤细胞的动态行为,也让彩虹斑马鱼成为发现此新奇细胞行为的关键。

刘琼云则以《聊斋志异》里的「夜叉国」一文,带领观众重新认识这些看似可怕、凶恶的「夜叉」,如何从食物、语言、烹饪等方式,一步步由异类成为亲人。「以为可怕的,或许没那么可怕」,因为认真认识了夜叉,我们应对、设想现在和未来世界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学习跳脱成见,化恐惧惊疑为包容理解的可能。

本次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层民众的需求,各活动皆有标注分龄资讯,让国小、国中到高中以上的学生都能亲近科学。例如多样中心、细生所、植微所等推出各式各样的导览和互动体验活动,从蚂蚁、线虫、果蝇、斑马鱼、浮游动物,到深海鱼、菇类与裸子植物等,「惊艳台湾生物多样性特展」史上首次将动植物标本馆展品移出馆外展出,一次结合植物、陆域、海域生物,让许多小小科学家们惊呼连连,知识走出课本之中,学习更有感。

每年实验室参观活动也是大家最期待的行程之一。物理所「雷射光谱实验室」、「表面奈米科学实验室」、「超电导实验室」、「量子科学实验室」、植微所「细胞生物学核心实验室」等皆开放多场次的导览,每场事前预约均已额满。只见一群好奇的面孔,在实验室成员带领下,一睹尖端科学仪器设备。

院区内的展览馆群也都开放参观,历史文物陈列馆、胡适纪念馆、民族所博物馆精心策画导览专场及实作活动,如胡适文物导览、「小金榜宦迹游」解签游戏等。许多家长也带着小朋友一起玩汉简书写体验、手作琉璃珠钥匙圈,或是跳起Hula夏威夷乐舞,成为亲子同乐的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