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舆论形象也是营商环境,关乎中国形象
来源 | 长江日报
作者 | 记者朱建华
导 读
央视记者河北燕郊采访受阻;
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教文体局拒绝采访,要求“预约、请示”“必须让跑口记者来”。
互联网时代,地方形象会因为舆论而被无限放大,地方该如何正确对待记者采访,维护好舆论形象?
今年3月,有两件事令人难忘:一件是河北廊坊发生爆燃事故,有记者采访时被“强行劝离”;另一件是记者针对网民留言反映的内容,到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教文体局采访时被拒绝进门,“必须让跑口记者来”“局里规定须提前预约,还要请示市教育局才行”。
第一件事发生后,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刷屏媒体人朋友圈,河北省委后来召开专题会议强调,“支持和保障媒体记者正当采访”。第二件事发生后,人民网刊发的评论指出, 对记者采访闭门不见,充满着浓浓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
类似的事件并不新鲜,但每一次发生都会影响地方形象。一个地方的形象是长期形成的,舆论形象好,地方形象就会好;反之,舆论形象差,地方形象难免也差。 互联网时代,地方形象会因为舆论而被无限放大,如何正确面对舆论变得越来越重要。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春节之后,不少地方陆续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有的地方明确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其实,舆论形象也是一个地方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一个地方对待记者正常采访,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粗暴简单,作风上还停留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势必影响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和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舆论形象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领导干部强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果一个地方频繁发生有损舆论形象的事件,肯定不利于地方形象塑造。进一步看,如果各地有损舆论形象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肯定也不利于我们在国际上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新征程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面对诸如爆燃事故的情况,能不能正确对待记者采访,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舆论形象, 而这不仅事关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同样事关中国形象。
真心期待类似记者采访被“强行劝离”、吃“闭门羹”等情况,今后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