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厂”撬动电梯大产业
中车交通构建数字化工业互联超级工厂,让“汾湖星舰”为吴江、苏州乃至全国的电梯产业赋能——
“超级工厂”撬动电梯大产业
□苏报驻吴江区首席记者 王英
秋天,收获的季节。
吴江汾湖高新区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汾湖星舰”项目现场,繁忙的景象涌动着活力与希望。
这里,还有一个更霸气的名字——“超级工厂”。在这个超百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未来空间中,中车交通将扮演中国电梯行业创新发展“组织者”的角色,依托数字化电梯工业互联超级工厂,将汾湖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梯产业集聚中心和行业高地,塑造起一个屹立于全球的民族电梯品牌。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份信心,来自于旗下“主力”申龙电梯28年的行业经验,更来自于中车将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做到世界第一的格局与实力。
此次进军垂直交通领域,中车交通凭借中车在轨道交通的技术积累、制造工艺和打造民族电梯领军品牌的壮志雄心,昂首迈进,阔步前行。正如其打出的诚聘英才广告语,“新征程,奔赴梦想,让我们一起豪迈”。
总部落户:基于产业链成本优势与供应链速度优势
申龙电梯,中国电梯行业的老牌自主品牌。
经历过暴风骤雨的洗礼,面对国外品牌与其他自主品牌的两头夹击,申龙电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从容。
日子还算殷实,但申龙人的理想远不止于此。
与中车交通的战略重组,让申龙电梯实现了“借梯登高”,开启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除了中车交通的品牌地位和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企业管理的赋能。”申龙电梯总经理袁强说,思路一变天地宽。中车交通“大营销”理念和为振兴民族电梯产业的初心,让申龙与中车交通旗下其他公司形成战略协同,构建起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与以前相比,我们显得更从容淡定了。”袁强表示,加入中车交通大家庭后,不仅让申龙赢得了更多客户的品牌认同,更在机械加工、机电系统等技术更新上有了长足进步。
自重组以来,申龙电梯在订单和发货方面实现了快速增长,在大型国有企业和公建类项目端形成竞争优势,其中就包括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二冶、江南造船厂和渤船集团等企业。
作为中车交通进军电梯产业的“试验田”和前进基地,申龙电梯的蝶变,更让中车交通对“汾湖星舰超级工厂”投资,充满期待。
中车交通党委书记顾一峰说,在吴江依托申龙电梯现有产业空间和资源,注入中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一座集电梯全产业链要素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园区,建造一个集电梯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于一体的“超级工厂”,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州成熟的电梯产业配套、集群生态所营造的产业链成本优势与供应链速度优势,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同时,苏州的制造业管理成本可较上海降低30%至40%。
正因如此,今年7月,中车交通把总部迁至苏州,落户吴江。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与“沪苏同城化”机遇,中车交通“超级工厂”在做好上海资源要素溢出的承载地和高端制造协同区之一的基础上,重点从事三大事业领域:做大做强电梯业务,在苏州打造一家引领民族品牌建设的电梯研发生产制造型企业;稳固总部同在苏州的城市交通运营龙头企业地位;将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器和环境产业向苏州转移集中。
“所谓的‘超级工厂’,不是厂房建得‘超级’,而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步子超前。”顾一峰说,将轨道交通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垂直交通领域,中车交通将借助资本和产业链资源,对更多优秀的电梯企业进行整合和集约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运营高度共享于一体,最终形成中国电梯产业和企业的战略高地。
资源整合:构建电梯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每个中国电梯人,都有自己的民族品牌梦。
举目所及,高楼大厦、公共设施,国外电梯品牌深耕已久,随处可见。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电梯行业里现有的人才,都是在与国外品牌厂商的合作、历练中成长起来的。
有的做配件起家,有的从经销商起步,碎片化的经历让国产电梯企业无法形成系统的产业思维,“单打独斗”就不能凝聚起与全球领先品牌抗衡的合力。
“没有经历过绝望就不会有信仰,中国是最大的电梯消费市场和制造基地,但没有催生出世界级的行业领军企业。”顾一峰说,中车交通投入重资产建设“超级工厂”,就是要在汾湖实现电梯整机及部件的全面整合,用行业“圣地”标志性的建筑和智造形态,凝聚人心,提振市场,打造中国电梯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未来,凡是愿意进驻的电梯整机及配套企业,都能在“超级工厂”拥有一席之地,原来电梯行业所必需的测试塔、重资产工业设备都不再是企业的必要投入。大家可以在工业互联体系下,充分协作,各自发挥优势,开拓市场。同时,“超级工厂”共享研究院和商务中心,将通过不断招引国际化的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人才队伍,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导入电梯行业,在有形硬环境和无形软环境的支撑下,筑起中国电梯产业的高地,合力打造民族电梯品牌。
“无论是‘精神家园’会集人才,还是‘产业高地’集聚要素,其核心要义都是资源整合。”顾一峰说,通过“工业互联网+”,“超级工厂”将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让“汾湖星舰”为吴江、苏州乃至全国电梯产业赋能。
谋长远、善作为、不止步。
下一步,中车交通还将与吴江加大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沪苏同城的人才资源互动优势、苏州制造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区位优势、世界级应用场景的“最美窗口”优势,建立集研发、制造、工业互联、集约化生产以及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全新生态环境,通过整合与赋能,带领全国的电梯“伙伴”企业继续活下去,活得更好。
身先示范:多元参与工业互联实现制造集约化
1854年,美国人奥的斯发明了世界首台钢缆曳引的安全电梯。167年过去了,全球电梯行业尚未出现新的重大技术变革。
如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顾一峰相信,突破点即将到来。未来的电梯行业必将在更安全的前提下,朝着更经济、更节能、更聪明的方向发展。
为此,中车交通愿意身先示范,通过在汾湖打造“超级工厂”,在全国各地建设交付式生产基地和工业互联的电梯制造中心,引领、倡导全行业电梯头部企业,落户吴江、入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通过多元化参与,合力构建细分市场。
“从品牌、技术到市场,为了中国电梯行业的发展壮大,我们愿当创新发展的‘组织者’和‘服务员’。”在顾一峰看来,未来的工业制造,一定是通过工业互联的技术能力和组织模式来实现制造的集约化,这就需要有一家头部企业站出来,实施研发集成、渠道整合和品牌管理,从而为行业企业赋能,共同围绕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创新研究。
相信5年后,“汾湖星舰智能制造超级工厂”一定能够成为电梯行业从业人员信任的事业平台、行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的开放式共享研发中心和市场高度认可的品牌。
目前,“超级工厂”一期已经开工。到明年上半年,二期也将上马。3年后,“汾湖星舰”项目将在667亩土地上,建成超过100万平方米,实现六大共享的智能制造新生态环境,达到年产智能升降系统整机15万套,核心部件30万套,计税销售将超过每年300亿元,利税20亿元。
同时,“超级工厂”还预留了30%的生产空间与能力,以最先进的设计、制造、检测和市场渠道能力,赋能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
与国内顶级院校共建电梯未来研究所,配建全球最高298米,拥有19个测试井道的电梯检验检测中心;和海康威视、汇川技术、方正电机共建控制模块、曳引机和人机界面的研发中心……未来,汾湖星舰云环中央研究院还将会集科研技术人员1000人以上,年产专利千件以上,其中磁浮牵引所、复合能源所和智能控制所,将引领中国电梯产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吴江汾湖,中车交通一个富有创新的战略构想正一步步变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