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年考,蓝色裂变

斑马消费 范建

得蓝者,得天下。这已是车市无法违逆的大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力压合资品牌,已取得绝对的领先优势,跨过燃油车时代,实现了换道超车。

2021年的中国车市,我们用四个字总结——蓝色裂变。

自主品牌强劲

过去,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一直是低端的代名词,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自主品牌大多不是第一选择。

这一固有的印象,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如今,在道路上,随处可见各大主流自主品牌汽车行驶在车流中,甚至很多车型,都会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数十年的模仿、积累、研发,逐渐崛起,总体销量上,已与合资品牌呈现出平分秋色的局面。

根据乘联会披露的2021年车企广义乘用车批发数据,一汽大众仍以185.1万辆的数据位居第一,但同比下滑13.1%,曾长期占据老三之位的上汽大众,因同比下滑17.5%至124.2万辆,位置被自主品牌老大吉利取代。

除了吉利之外,前十名中,还有五菱、长安、长城、奇瑞,与合资品牌各占五席,且自主品牌销量整体大幅增长。而合资品牌中,除了一汽丰田之外,其余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滑落,此消彼长之间,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自主品牌内部,角逐力度也在加大。

去年初,作为自主品牌的老大,吉利给自己定下全年销售153万辆的目标。不过,公司近期公布数据,全年累计销售132.8万辆,同比微增约1%,仅完成了年度目标的87%。今年,吉利又给自己定下了165万辆的较高目标。

持续多年在设计上的积累,国企长安汽车终于完成了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迭代,迎来了收获期。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120.4万辆,同比增长23.08%。

长城汽车是SUV这一细分领域的王者,也是最会玩的自主车企。去年,公司继续重注SUV,相继推出大狗、坦克等一系列细分品牌,以及主要针对女性用户的小型新能源汽车欧拉。全年销售128万辆(含皮卡),同比增长15.24%。

奇瑞是国内大型汽车企业中,唯一没有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技术宅”,奇瑞已逐渐走出低谷,旗下捷途、小蚂蚁以及星途等集中发力,销量同比增长36.8%至86.5万辆。

从目前来看,如果没有重大意外,自主品牌老大位置的争夺,应在吉利和长安之间产生。

新能源裂变

未来的车市,是新能源的天下,这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据乘联会数据,去年中国车市新能源的渗透率已达15.7%,上年同期还只有5.8%。特别是12月,这一数字更是达到21.3%,首次突破20%。

与2020年的哑铃型结构——低端和高端两头强、中间难不同,2021年各级别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较为均衡。

五菱宏光mini凭借极高的性价比,以近40万台的年销量成功登顶,奇瑞eQ、奔奔EV等A00级新能源乘用车亦表现不俗。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的积累持续发力,特别是刀片电池的运用,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当之无愧的王中王。秦、汉两款车型齐齐跻身新能源排行榜前五,全年,公司销售新能源乘用车59.4万辆,同比增长231.60%。

去年整年,特斯拉几乎都是负面缠身,这对产品的销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即便如此,Model 3仍以15万的销量,在排行榜上排名第三。只是不到10%的销量增速,远不如中国新能源品牌。

谈新能源汽车,绕不开造车新势力。

“蔚小理”全年交付量均突破9万辆大关,与10万辆的生死关口更近一步。分化也在加速出现。

小鹏借助较为丰富的车型,全年交付9.8万辆,同比增长263.0%,位列阵营第一;理想仅有ONE单一车型,也拿下了9万交付量,实属不易;蔚来在12月的销量增长不到50%,远不及“小理”,“蔚小理”的座次或将在新的一年改写。

还有一支无法忽视的力量,就是周鸿祎投资的哪吒。它高喊“为人民造车”的口号,主打价格优势和性价比,单月交付量也进入万辆俱乐部,全年销售近7万,同比增长达361.7%。

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业外跨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混战仍将持续,鹿死谁手远没有到下定论的时候。

换道超车

如今,中国的消费者在买车、换车的时候,新能源几乎都会成为备选之一,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十余年培育的结果。

据有关部门披露,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60%,已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短期内很难追平。

但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历史性的机会。核心技术由三大件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三电”,中国车企换道超车,赢得了先发优势。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几乎已覆盖了传统燃油车的所有车型,技术的提升和产销量的上升,正在逐步拉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

电池技术的快速突破,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日渐缓解,而随着充电桩进一步加密建设,新能源汽车在不久的将来,会拥有和燃油车一样的便捷性。

大的资本都不想错过这一机会。去年,小米宣布未来10年投入百亿美元加入造车大军,工厂已落户北京亦庄开发区,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华为则在造车的边缘不断试探,与小康股份的合作,算是小试牛刀;不久前,团车创始人闻伟宣布造车,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掀起了一场口水战,未做先红……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热闹非凡。

我国有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总销量的20%左右,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这一目标有望提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