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疫苗第七类人员 遇上基本工资七项标准
前行政院院长、现任新世代金融基金会董事长陈冲指出,与其故弄玄虚,何不执简驭繁。
疫情紧张,疫苗短缺,自然就有经济学上最基本也最诡异的议题「分配」。政府为决定先后,定有注射次序,其中引发争议最多的,就是增列的第七类人员,更争议的是,第七类的内容又不断扩充,由2月开始的两款,到7月初的十款,换言之,紧跟在后的第八类已经技术性地退居为第16类。难怪饱受埋怨的台北市市长柯文哲直言,第七类的插队与膨胀,是政府在「制造疫苗特权」,与其随时创造新标准,市长幕僚表示,不如干脆改以年龄为准,简明易行,也无黑箱问题。
同一时间,有一类似新闻来凑热闹。基本工资审议委员会,往年都在8月召开,今年因三级警戒,日前传出将改在9月召开,时间还早,但劳资双方已在互相叫阵,甚至为一个月间经济、就业能否改善而争论。
劳资角力是每年必演的戏码,但由审议办法第二条主管机关可掌握的席次看,应是政府说了算。其中最困扰的是调整工资,并无客观标准,也许劳动部长不同意,因为办法第四条自民国74年起就有七项标准,但请注意该条仅说「应收集下列资料并研究之」,并未规定是调整的依据,也没有任何拘束力,因此空有七大资料,却没有基于资料进而调整工资的机制,徒留委员吵架空间而已。试问,GDP差0.1%,对基本工资能有何影响?最后每年都是外劳欢欣鼓舞,劳保健保保费增加,如何调整依然是劳动部的黑箱。
陈冲指出,其实OECD在介述会员国最低工资时,列有一比较表,即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Median/Mean)的比例,俗称Kaitz index,这一指数尤其是分母部分,讲的是全国就业人口的平均工资/中位数工资,其实已隐含各国经济状况、物价指数,GDP、各业工资、平均工资等之综合结论,已充分考虑办法第四条的内容。我们倒不是说,只要Kaitz index一项标准即可,而是说与疫苗分配相同,标准可以简化,至多再配合一弹性条款即可,否则治丝益棼,就像第七类人员随意膨胀一样,连柯文哲都无所适从,遑论市井小民。
陈冲指出,2012年底,在行政院公文内,即要求当时的劳委会,务必统计确实领取基本工资人数、台湾合理的Kaitz index、有无就行业、地区研订不同标准的必要等,可惜人去政息,上述基本提示,九年来仍无答案。近日看到劳资学政四方发表宏论,恰多为当年未尽之事,better late than never(晚做比什么都没做好),事涉庶民权益,还是希望早日能有简便透明的方式。人民都清楚了解,也不影响产业发展及全民就业。
陈冲指出,欧盟外围组织Eurofound,持续关心最低工资议题,也注意疫情对就业的冲击,2021年6月8日发表「最低工资欲涨 疫情刹车」报告,讨论欧盟各国因开发程度不同,而有冻结、微调最低工资不同的举措。台湾5月失业率升高,6月也不会改善,近期无薪假人数又创新高,考虑对就业市场的影响,也是讨论基本工资时的重要考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