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国车市扫地僧
成都车展媒体日上午不卖票这件事,我是不同意的。
把身份证压上透视人生的机器,用比iPhone前置摄像头还要真实的视角,凝视着六点半起床后再从18号线徒步而来的满面油光,我突然想起上海车展为了进馆挤进豆豉鲫鱼罐头的各色人群,西博城这么空荡荡的安检区域真是不值当。
以往的车展,门口总是要排队的。
虽然在建造规划的时候预留了十几个门,但一到大型展会便只留出首尾两端成为行业惯例,把所有人像蛋糕上的奶油一样,从狭小的通道里挤出。所以,你以为辛苦刷出航司的金卡是为了在休息室吃难以下咽的牛肉面?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享用排队时的那一刻“超车”罢了——所以我想说的是,没有观众的媒体日,车企和展商给的进出特权,又有什么意义呢?
站在劳斯莱斯的围栏外,我忿忿不平的想。
只有16号馆不用排队。观众们整齐划一站在玻璃隔断一侧,用不同品牌的手机现场交流摄像头品质,画面构图一点没有想要避开正在销售笑脸陪同下看车的年轻男女,思量着男人最好的医美到底是说唱,还是豪车。
现实是,填满西博城一层的展馆,装得下这个城市爱凑热闹的买车人,以及去年经历了一场胜利大逃亡的媒体们。
展台发布会此消彼长的喧哗,叫醒了每个神游的灵魂。
签到台前排队的媒体人,一手提着品牌LOGO快溢出的口袋,另一只手从清秀礼仪女生手中接过崭新的签字笔,眼睛费力地在三位数名单中翻找属于自己那几个方块小字,快速划拉几下,再坐进最后两排掏出手机把新闻稿转发,或绕着圈从展台另头悄然离开奔赴下一场排队,让各个发布会之间的热情达到巧妙的平衡。
剥去媒体的外壳,在车模面前大家都回归到做人的本真。
没有北上广车展欲拒还迎的内敛,也比大湾区和重庆多了几分隆重,西博城展馆的车模人数和赏心悦目程度,都重新回到峰值。在人潮不汹涌的时段,小姑娘们也尽可能表现出彩礼归零的友善,即便只是GR的镜头也乐于给出眼神回应。
至于碰上不知名的短视频网红在通道里以第八套广播体操的方式舒展身姿,长枪短炮更疲于奔命,为60岁的身体注入20岁的肾上腺素。
CLTC续航600km的电池,在这样的折腾下也只能跑300km,得充电。
和年初上海车展的体验不同,偌大的西博城里并没有在餐饮上有更体面的选择,所以在推着盒饭的板车、不知名的小吃店,以及感觉是巨型微波炉的自助餐机之外,也只能在赛百味或德克士的队列中做出选择。
这也是中国式人情社会的缩影,你会看到前面有一口气提着十来个打包盒的瘦小身躯,也能听到高声吆喝“要不要我帮你点一份”——然后,队伍蠕行的效率更低了。
能呼朋唤友的车展也挺好,如果不饿的话。
只是等到真正拿着钱包推着婴儿车的观众鱼贯而入,成都车展才回归了经销商小伙伴期盼已久的展销会模式。
这时西博城虽不是法外之地,但也不是那么需要秩序存在。
通道中央的人群开始冒出,如同一阵飓风冲散那些统一着装、拿着平板的小女生,融入展馆的风暴中心。好在还有日系品牌作为缓冲区——如果有哮喘发作的症状,可以去这些展台待会儿,毕竟与雷克萨斯一街之隔的仰望、方程豹就足以分割世界观。
至于新能源扎堆的两个展馆,每次走进去之前都需要我重新进行心理建设,无论是展台还是展车,密集如58块钱包邮的蚂蚁城堡,让空气中的味道都多了点混合体脂和油墨的钞票味。
五点半开始,手持电喇叭的安保就开始催促离场,但更多人用桀骜不驯的步伐行走在容积率减半的空间,或活力或疲软的销售也在片刻呼吸后重新投入抄底的热情,直至机械重叠的介绍词和脸上职业的笑容一起被肯尼基的萨克斯音乐带走。
敞开的铁门出口涌出星星点点的人,像刚被踩爆的牛奶盒,又很快被拖把扫去,留下光秃秃的宁静。
成都车展让我记忆深刻的新车?
我脑子里只跳出几个字:“有新车?”
可要说成都车展没戏了?
我想这些危言耸听并不能改变真实的影响力和销量。
当然,如果你觉得成都应该有一场比肩底特律、慕尼黑或东京的车展——是的,它的确没戏了。
中国汽车市场虽大,但在2023年及往后不知道多少年,也只勉强容得下北京、上海和广州。
成都干着扫地僧的活,在漫长又局促的一年里,给压抑许久的新车消费市场添把火,做好这件事,作为中国汽车消费最具活力的“第二城”配得上足够尊敬。
如果你反对,那我替成都车展问一句:
还有谁?
文|Louis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