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深圳国资:重整方正出手万科 资产超4万亿
此前,经过多轮竞争性选拔,深圳国资委旗下特发集团、珠海华发集团、中国平安组成的联合体,已确定作为方正集团的重整投资者。
最终,深圳国资委旗下深超科技作为投资联合体之一参与重整,单独并购方正集团持有的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
这只是深圳国资的一次平常出手。
从出手万科(000002.SZ)、纾困一大批民营上市公司,再到驰援中国恒大(03333.HK)和华为荣耀、入主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进而入股苏宁易购(002024.SZ),深圳国资频频以“白衣骑士”身份现身资本市场,堪称投资界的“扫地僧”和“抄底能手”。
大手笔不断,深圳国资引起广泛关注。
“原来我们是处于潜水状态,最近潜不下去了。近期深圳国资投资收购行业头部企业的情况,包括国务院国资委等都很关注。”在2021年3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国资委主任余钢首度就对外投资并购作出回应。
这些年,深圳国资在产权、监管、经营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深圳特色的改革之路,创下40年总资产增长2.46万倍的奇迹,吸引各地国资委和国企前来调研学习。
5月13日,深圳市国资委发布《2020年度深圳市属国资国企社会责任报告》,亮出“家底”。截至2020年年底,深圳国资国企总资产突破4.1万亿元,净资产超1.4万亿元,市属国资资产证券化率达58.8%。即使在全国省级国资体系中,深圳国资的总资产、净利润规模都排名靠前,分别为第四和第二位。
这一切是如何炼成的?为何深圳国资总能精准“抄底”?改革下一步怎么走?
5月21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深圳国资的对外投资是时代之需,体现了国资责任担当。
据他预计,在“双区驱动”背景下,深圳国资未来仍将坚持功能定位,在有市场需求、能发挥优势、须承担责任的领域“该出手时就出手”。
“白衣骑士”精准“抄底”
投资界“扫地僧”,不是浪得虚名。深圳国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一鸣惊人,化解“万宝之争”是深圳国资的经典之役和成名之作。
这场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纠葛多时。初期,姚振华执掌的宝能集团一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后,王石和万科开始反击,多方势力下场博弈。2015年12月,万科紧急停牌,并在4个月后引入深圳国资委旗下深圳地铁。
2017年,深圳地铁动用663.72亿元,从华润集团和中国恒大手中接下万科共计29.3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万宝之争”终落幕。经此一役,深圳国资名声大震。
这一模式,屡试不爽。此后,深圳国资多次出现于企业“危难之际”。
2018年,是深圳国资大举进军资本市场的一年。当年,宏观经济去杠杆,深圳当地大批民营上市公司陷入资金困境。同年9月,深圳开先河,推出深圳市优质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共济机制方案。深圳国资委协调150亿元专项资金,撬动300亿元纾困资金,化解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引起的重重危机。
“可以清楚地发现,‘救急不救穷’是深圳国资对外投资、纾困所坚持的原则。”一名熟悉深圳国资的市场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价说。她还透露,投资前,深圳国资均会对标的企业“做很详尽的尽调,避免踩雷”。
一年后,深圳国资累计为55家上市公司提供股权或债权融资,涉资277.5亿元。这些上市公司均基本面上佳,业务结构稳定。纾困过后,深圳国资成为知名AI安防企业英飞拓(002528.SZ)、国内供应链行业龙头怡亚通(002183.SZ)等民营公司的实控人或第一大股东。
步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多家民营上市公司深陷困境,深圳国资再度出手。
2020年上半年,中集集团亏损1.8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26.89%。同年8月,深圳国资入主中集集团,而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团实现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21倍。
深圳国资也同样是在危机时刻出手驰援华为荣耀和中国恒大。受制裁围剿,华为出售荣耀,深圳国资于2020年11月牵头接下了荣耀;在中国恒大借壳深圳国资房企深深房A(000029.SZ)A股上市计划宣告失败之后,深圳国资旗下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又以200亿元承接前期战略投资者退出的股份。
此前中国恒大以借壳为契机,分三轮引入1300亿元战投资金,其中苏宁向恒大地产投资200亿元。借壳告吹,苏宁易购也受到牵连,资金链紧绷。深圳国资再次出击。2021年2月,深圳国资委旗下鲲鹏资本和深圳国际(00152.HK)下属公司深国际,分别以96.63亿元、51.54亿元的价格拿下苏宁易购15%和8%的股权,两家合计持股达23%,使得深圳国资成为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
在资本市场,深圳国资已织就一个庞大谱系。截至2020年底,深圳国资委旗下总共有29家直管企业和30多家上市公司,还有多家战略参股企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深圳国资委直管企业中没有一家亏损,全系统没有一家僵尸企业。
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赤坤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国资都保值增值的诉求,日常经营扩张能力有限,“并购是快速做大业务规模的有效手段”。尽管民营上市公司遭遇困境,但大多只是临时的资金危机,资产质量仍然优良,“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后,国资也可获得较高回报,自然有利于国有资产增值”。
投资逻辑转向
地方国资是服务区域发展的主力军,深圳国资的对外投资是深圳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
深圳国资近年投资领域,涵括地产、电商、新一代信息产业、海洋经济、供应链、智慧城市等。这些产业均与深圳经济发展战略相关,深圳正逐渐改变以往将重心放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的格局。
据深圳国资委官网,2005年,深圳市属国有经济率先在全国完成一般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的改制退出,以及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任务,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2014年,60%以上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15%左右集中在金融、准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国有资本的重心转移也发生在2014年,这与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密切相关。
2014年10月,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深圳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提出推进85%以上国有资本集聚到“一体两翼”产业体系。“一体”即指基础性产业,“两翼”则包括金融、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两年后,深圳国资改革提速。
2016年,深圳国资委提出“大国资”战略,要求在巩固国企“强而优”的基础上,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深圳国资入主万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
当时,深圳国资国企改革已走在前沿,但问题依旧不少,与北京、上海相比仍有差距。
2018年年初,深圳市委巡察组对深圳国资委党委进行巡察,指出种种不足:诸如国资总体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与做强做优做大国资的要求有明显差距。此外,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仅为北京的57%、上海的16%,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5%,远低于上海的25%、北京的13%,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较低,与深圳城市地位、经济体量不相匹配;缺乏有较强影响力、带动力的大企业、大品牌。
同时,深圳国企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地产、新兴产业等产业板块的净资产占比分别为59%、17%、8%和2%,“一体两翼”产业板块发展不平衡。巡视组要求深圳国资委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
2019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深圳成为全国率先开展综改试验的两个城市之一。《方案》提出,市场导向是深圳国资国企综改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实施“上市公司+”战略,除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外,也要加大市场化并购上市公司力度,推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力争达4.5万亿元,并打造1至2家世界500强企业。
在综改之下,深圳国资的投资重心向金融、零售、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走出去”步伐加快。
余钢表示,深圳国资投资遵循 “三个原则”:首先是坚持战略匹配,任何收购必须要匹配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国资的战略布局;其次是坚持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目标;第三是坚持合作共赢。这三个原则是深圳国资进行资本运作和收购相关行业头部企业着重考虑的问题。
深圳国资的多次出击均可见战略目的。入股苏宁易购,既弥补了深圳没有大型电商企业的短板,也是深圳构建“双循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一步。深圳国资入股后,苏宁易购将在深圳设立华南总部。投资中集集团和海兰信则与深圳发展海洋经济战略密切相关。集成电路产业也是深圳国资的重要投资方向,今年3月,深圳国资联手中芯国际豪掷153亿元造晶圆。
5月20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深圳国资与中芯国际合作,其投资逻辑是立足于服务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孵化,着眼于深圳重大产业项目资源和人才团队引进,通过市场化、公司化的方式对接全球产业龙头。
“深圳民企发达,市属国企大多集中在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板块,比较缺乏科技等类型大企业,与深圳地位不相称。深圳国资委近年连续投资各行业头部企业,表明了其对深圳定位有了新的认识,跳出深圳来看深圳。”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双循环”和“双区”建设的背景下,深圳国资未来在投资大企业方面的动作可能会更频繁,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领域。
对标淡马锡
对标学习淡马锡,是深圳国资的关键一招。
“深圳国资委一直将淡马锡模式作为探索的方向,特别是面对日趋完善和开放的国内资本市场,我们不进则退。” 深圳国资委在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计划中表示,改革创新的关键,就是瞄准“标杆”,这个“标杆”就是新加坡淡马锡的企业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淡马锡是新加坡政府100%控股的国际投资公司,自1974年成立以来,复合年化股东总回报率为14%,堪称全球最成功的主权投资基金之一。
所谓“淡马锡模式”,是指国家控股、市场化竞争、公司化运作、集团化管理的国有资产管控模式。其本质是要求国有资本市场化高效运作,主要精髓在于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如政企分开、高效的董事会制度等。
2007年、2010年、2017年,深圳先后三次组团赶赴新加坡,前往淡马锡学习考察,并多次开展专题研究。2016年,为解决国资国企单项试点式改革容易产生的碎片化问题,深投控率先开展对标淡马锡综合改革试点。
作为深圳唯一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深投控是深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2018年入选国家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同年,深圳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标淡马锡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实施方案》,在资本运作、产权变动、借款、担保等14项事项上提出授权改革举措。
深圳国资委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深圳国资委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上先行示范。全面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的要求,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打造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
近日,深投控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改革主要思路是围绕“国资管资本授权体制改革”和“公司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两条主线进行,聚焦授权体制、公司治理、选人用人、激励约束、投资管理、风险管控等重点领域探索实践、形成示范。
“公司在改革中创新授权体制,坚持放活与管好相结合,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层层‘松绑’提高经营决策效能。” 深投控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深圳市国资委对深投控加大授权,将投资、产权变动等多项决策权授予公司;深投控董事会对经理层加大授权,让经营班子有权用、有干劲、有保障;“一企一策”“分类分步”授予下属企业更大的自主决策权限,推动从强化管理向规范治理、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从投资组合来看,淡马锡投资覆盖金融、电信、媒体与科技、消费与房地产、生命科学与综合农业等。深投控主业聚焦科技金融、科技园区、新兴产业与高端服务业等板块。其中,科技金融板块集中了深圳市属国资主要的金融和类金融资源,控股国信证券、高新投等,战略参股中国平安、国泰君安、南方基金等金融企业;在新兴产业与高端服务业板块拥有一批优质企业,近年来还并购了怡亚通、天音控股、英飞拓等上市公司。
对上市公司,深投控主要以“管资本”的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并为上市公司业务发展提供必要资金、资源支持。 实际上,“管资本”也是深圳国资的普遍做法,如深圳国资虽为万科、中集集团第一大股东,但这些公司仍延续原有运作方式,保持市场化的灵活高效;深圳国资也不会谋求苏宁易购的控股权。
对标淡马锡改革,深投控初见成效,规模已蔚为壮观。2020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深投控排第442名,是深圳第八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也是深圳首家上榜市属国企。截至目前,深投控全资、控股并表企业39家,仅上市公司就多达12家。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深投控总资产8439亿元,比“十二五”期末增长93.9%,五年累计利润总额达1078.5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77.6%。
“对标淡马锡,并非照抄照搬淡马锡的制度和模式,而是要学习内在精髓,并结合国情市情,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而作出改进优化,真正把国资国企管理好、发展好。”刘国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近年,深圳学习对标淡马锡已产生积极效果,但改革仍在路上,形成成熟制度还要经历实际反馈和调整优化的必然过程。
走向国际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深圳国资被赋予更大使命。
今年2月,余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国资战略目标是坚持“深耕深圳、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深圳国资从城市型国资向区域型、全国性、国际化国资跨越,在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化亦是淡马锡投资布局的主要特征。据2020年年度报告,淡马锡24%的投资组合净值分布在新加坡,42%分布在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地区,34%分布在世界其他地区。
整体来看,深圳国资国企投资布局遍布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全国167个城市。其中,深投控在走向区域、全国性、国际化方面已先行先试。
深投控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深投控按“精耕深圳、服务湾区、面向全球”原则,遵循经济圈层和产业梯度转移规律,形成不同层级的科技园区梯次布局。
“着力打造深圳湾核心圈层,培育了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建设基石圈层、卫星圈层,形成先进的高端制造基地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积极拓展辐射圈层,在保定、武汉、成都等国内重点城市,开发建设大型科技园区,服务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前瞻布局海外圈层,在美国、比利时、日本、以色列、瑞士设立海外科技创新中心,构建起横跨欧美亚的全球创新要素导流体系。”深投控表示。
从城市型走向国际化,这并非易事。刘国宏指出,深圳国资要实现从城市型国资向区域型、全国性、国际化国资跨越,必然会对国企经营理念和国资监管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从淡马锡国际化经验来看,淡马锡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强调“按商业原则持有和管理资产”“新加坡总统或我们的股东新加坡政府均不参与淡马锡的商业决策”,同时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减少和取消政府派出董事数量。
刘国宏表示,淡马锡这样做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对新加坡域外业务要规避非商业因素的外部干扰。
“当前,深圳市国资委对国企盈利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接下来应继续用好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政策,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勇敢面对改革创新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力争成为全国国资国企发展无可争议的标杆和旗帜。”刘国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