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失衡!竹县50人以下小校 拚转型开放学区
新竹县教育局开放大学区制学校,让设籍竹县的小学生不受原画订学区限制,都可申请入学就读,沙坑国小也申请为开放学区学校。(邱立雅摄)
新竹县城乡展不均,竹北市频盖校、扩校,但「不山不市」的其他乡镇小校却因人口流失而恐面临关闭命运,前年起新竹县教育局即针对50人以下小校推出转型论坛,教育局也开放7所国小为大学区制,不受原画订学区限制,只要设籍竹县的小学生均可就读,更重要的是,就读大学区制学校学生在返回原户籍地国中就读时,总量管制的排序不受影响。
新竹县人口呈现正成长,主要分布在竹北地区,今年嘉丰国小、胜利国中招收第1届新生,县府正规画筹设文中二、文小三,包括六家高中的高中部也有扩校计划。但反观县内其他乡镇小校,却面临少子化窘境,国小及国中共有16所学校低于50人。
教育局根据中央法规修订将整并50人以下小校,并要提出3年转型计划,从前年底开始连续两年举办转型论坛,先请学校针对几个要点包括校长领导、师资盘点、课程发展、整体规画等提出转型计划书,去年的论坛则以校长卓越领导、学校行政合作课程发展及社区连结等面向促进学校转型。教育局表示,经过专家学者及提升学生人数有成效的校长们前来交流分享,目前新竹县已有部分学校成功转型、人数回流。
教育局长杨郡慈指出,举办转型论坛的目的第一是支持小型学校转型,其二是尊重家长的教育选择权。目前可看到五龙国小的实验教育让转型相当成功,除了让学生人数回流,最重要的是学校在课程上有不一样的发展,每年年底的转型交流就是让大家了解彼此发展、观摩标竿学校。
转型论坛其中一项针对学生人数解方也包括开放大学区制,包括关西镇东光国小、锦山国小、新埔镇照东国小、清水国小、横山乡沙坑国小、田寮国小、新丰乡福龙国小等7校,自111学年度至112学年度止属大学区制学校,不受原画订学区限制,凡设籍于竹县学童皆可申请入学就读。
许多家长会担心若就读大学区制学校,是否影响未来返回原户籍地就读国中之排名?杨郡慈也解释,目前总量管制相关规定,让该行政区毕业国小学生优先就读,但选择就读大学区制学校,届时国中返回学区内就读,其排序比照该学区国小毕业生,这也是教育局对于小校行政支持的作法。
首度申请开放学区的沙坑国小校长余志鸿表示,小校积极开设特色课程、与他校结盟,学生也能接受更细致的照顾,此外学校也积极与邻近其他小校结为联盟,让教师之间有更多交流互动,最终受惠者仍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