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里唱片静悄悄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唱响红十月》系列活动如花似锦。日前,我应邀参观在会展中心举办的《今夜星光灿烂》音乐图片展览。

走进展厅,一派春意盎然,音乐题材图片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走到音乐回眸专栏,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两幅珍藏的照片也荣登大雅之堂。

▲45年前作者动手制作的落地式大音箱

▲作者家里厨柜里静靜地躺着唱片和光盘

一幅是45年前我自己动手制作和安装的落地式大音箱照片,一幅是我的厨柜里静靜地躺着唱片和光盘。看到这些照片,让我回忆起那年那月的往事。

我从初中开始对音乐有不少美好的憧憬,特别是听歌曲更是情有独钟,每次在碰到有留声机放唱片的地方就迈不动腿了,一直听到“再见”才肯离开,也太痴迷了吧!

1976年春节前,我家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电唱机,买到家后,让美好的憧憬如愿以偿。当我从朋友那里借来一张唱片,放进唱机里,那动人的乐曲流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甭提多美了。

“买得起马,备不起鞍” 那可不行。于是我想方设法买唱片去。76年春节刚过,那天冰天雪地,听说老百货大楼要卖唱片,一大早跑去排队,快到排队处,“人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 ,地太滑,摔了一跤,路人扶我一把,赶到发排队号处,超过100号,发排队号的工作人员“打烊了”。望洋兴叹,一位好心小伙子,见我为买唱片还摔了一跤,主动将自己得到的97号让给我,感激涕零。当买到一张《祖国大地红烂漫》时,欢欣雀跃拿回家,刚才摔了一跤的惨状,早已烟消云散。

七十年代末,用电唱机放唱片已不是个味了,时兴落地音箱了。我自己动手,从买电子元件到购塑料贴板,再到设计箱体,耗时半个月,组装一台落地音箱。电唱机,功放器,低音大喇叭“三位一体”,当时在我们家属院独此一份。音箱制好,星期日晚上摆在家属院院中,电源一接,唱片一放,天籁之音,大家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

▲搬到操场放广播操的大音箱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在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同时负责校广播室工作。有一次上级体育活动检查组来校检查课间操情况。那天上午,第二节课还有15分钟结束,广播室值班小刘老师气喘吁吁跑来说:“扩音机坏了!维修也来不及了!” 怎么办?怎么办?

说时迟那时快,我当机立断,让小刘老师回广播室拿唱片,我跑回我家(那时我家离学校操场100米)抱起落地大音箱,往学校操场跑,一切准备齐备,学生们开始往操场集结,当大音箱“开播”时,我如释重负,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心地笑了。我的落地式大音箱立了“头功”。

▲影碟机和移动式影碟机,这下,可过瘾了!

九十年代,随着光盘的普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影碟机象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我也“紧追不舍”,应势前后购置了固定式。

▲作者购买的固定和移动式影碟机

隔壁大妈看到我有移动式影碟机,“计上心来”约我一同跳广场舞,我那有跳广场舞的天赋呀。“明白人不用细讲” , 我满口答应,把移动式影碟机贡献出来,放到小区小广场正中位置。当放进隔壁大妈拿来的广场舞光盘,音乐响起,大妈们开心地边看画面,边学新的广场舞,甭提有多高兴,有的大妈还在舞曲过门处向着我唱出“谢谢您!”,真有才!我为大伙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心里也感到无比欣慰。

当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光盘和唱片逐渐退出缤纷世界,躺在那里静悄悄,但它的“劳苦功高”人们不会忘怀,直至永远。

2021年10月26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致谢原作者)

作者:戴忠群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