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林徽因,宾夕法尼亚大学还走出了这几位了不起的中国建筑师

2024年5月1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林徽因颁发了迟到100年的建筑学学士学位。

当年,林徽因因为她的女性身份无法进入建筑系学习,学校给出的理由居然是“女生深夜画图没人陪伴不安全”。尽管如此,林徽因还是修完了建筑系的所有课程,很多科目都是优秀,日后也在建筑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这个学位,当之无愧。

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毕业照

林徽因100年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还有20多位中国留学生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包括梁思成、林徽因、杨廷宝、童寯、范文照、赵深、陈植等等。

日后,他们在建筑设计、建筑研究、建筑教育以及建筑史学等诸多领域树立标杆、构建框架,堪称中国建筑学科影响至为深远的丰碑。

留学于宾大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们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他们接受了布扎(Beaux-Arts)建筑体系的教育,布扎体系吸收了古典建筑的传统,强调建筑绘画和建筑构造的基本训练,这为他们打下了深厚坚实的基础。这些中国留学生的表现十分亮眼,在各种建筑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在当时美国学生中流传着两句话,一是“这些中国人真棒!”,二是“这是中国小分队!”

毕业后,他们本可以留在美国,获得很好的工作,但是,把祖国建设得更好的使命在召唤他们,绝大多数留学生都选择了回国。

他们吸收的是西方的理念,却更清楚地看到了祖国建筑该走的道路,这对于中国现代建筑的起点来说,是幸运的。

01 梁思成与林徽因:他们拯救了中国古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创者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中国建筑界的巨擘。

由于战乱,他们设计的实体建筑作品并不多,他们对于北京城规划的美好设想也未能实现,而他们的贡献,远大于此。

1931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加入营造学社,他们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古建筑,努力记录和整理当时尚未被发现重视的中国古代建筑遗产,同时推动了中国建筑史研究体系的构建,如果不是因为他们,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界可能仍是没有地位的。

梁思成和林徽因毕业回国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东北大学执教,他们不仅是建筑系的创办者,更是仅有的两名建筑学授业老师,林徽因负责讲授美术和建筑设计,梁思成讲授建筑学概论和建筑设计原理。

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将塑造包豪斯等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设计理念转化为适合中国的新教学方式。

梁思成和林徽因,影响了后来的几代中国建筑师和学者。

02 杨廷宝:设计了半座南京城

“中国建筑狂人”王澍曾这样评价杨廷宝——“如果全中国只有1.5个建筑师,杨廷宝就是那个“1”。

杨廷宝一生设计了120项建筑作品,其中有67处建筑坐落在南京,所以有“一位建筑师,半座南京城”的说法。

杨廷宝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可以留在美国,但他说:赴美留学就是想要实业救国,如今学成,自然是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1926年杨廷宝回国,次年,他便完成了他的第一个重要公共建筑作品——沈阳京奉铁路辽宁总站,这个作品体现了巴黎美院学派的折衷主义样式,并根据根据建筑本身的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所处的特定城市建筑文化对新古典主义的风格进行了调整。

京奉铁路辽宁总站

1930年代,杨廷宝带领建筑工匠们实地修缮了天坛圜丘和皇穹宇、天坛祈年殿、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紫光阁等重要建筑文物,为保护国粹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杨廷宝加入到了当时国内影响最大的华人建筑设计事务所——基泰工程司,并成为事务所的中流砥柱,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建造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

他设计的南京中央体育场、紫金山天文台、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中山陵园音乐台、大华大戏院、南京长江大桥等,后来都成了南京的标志性建筑。

紫金山天文台

建国后,杨廷宝以设计指导的身份参与了一些大型国家工程项目的集体创作与方案设计,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毛主席纪念堂、北京图书馆新馆(现国家图书馆)等新中国代表性的建筑,均有他的贡献。

杨廷宝也在高校担任教职,他在教课时他从不指出哪个设计有错误,而是解释各种建筑处理手法的利弊,让学生们自己取舍,他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当代建筑教学模式的样板。

杨廷宝与学生们

03 童寯:有风骨的“独行者”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期间,童寯成绩优异,才华出众,并展示了卓越的绘画天赋。192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后,童寯在费城,纽约两地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两年,随后赴欧洲考察建筑。

在欧洲考察途中,童寯画了很多欧洲建筑的水彩画、素描等,他的画作绚丽严谨、色彩浑厚,潇洒豪放,不输给专职的画家。

1930年,童寯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后任建筑系主任。

1931年,童寯赴上海,与赵深、陈植共同组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在将近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于上海、南京、重庆、贵阳、昆明等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作品。

开创中国园林的现代研究,是童寯的另一项杰出成就。自1930年代初,他便开始在艰难条件下遍访江南园林。上世纪三十年代,童寯撰写了《江南园林志》一书,并于1963年出版,这部书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园林研究的开山之作,是我国现代最早一部运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至今仍是国内园林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建国后,童寯辞去了所有社会职务,一直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理论和教学工作,直到逝世。

童寯“不近人情”,一扑在学术研究上,他拒收建筑商的礼物,甚至当面摔换礼品,在建筑圈子里得了“憨大”的绰号。他的圈子小得只剩下建筑系的一张书桌,但的学术视野却包罗古今中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考证,到东西方建筑的比较,再到雕塑、绘画史的研究均有著作。

童寯对他的学生们说:“一个好的建筑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知识分子。有独立的思想,有严谨的学风,有正直的人品,才会有合格的建筑设计。”

04 陈植:中国建筑的开拓者、引路者、传道者

陈植是个多才多艺的建筑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期间,他拜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康奈尔教授为师,学了4年声乐,并加入宾大学生合唱团在美国多地巡回演出。

1926年费城报纸对陈植获柯浦奖一等奖的报道

1929年,陈植应梁思成的邀请,赴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进入东北大学的第二年,陈植和梁、林一起加入了北平中国营造学社。

1932年,30岁的陈植与赵深合办了建筑事务所,1933年1月1日,赵深陈植事务所宣布正式更名为华盖建筑事务所,至1952年事务所解散。不到20年的时间里,华盖完成了至少224个落地的建筑项目,涉及办公、学校、图书馆、文化馆、实验楼等文教建筑,商业、影院、俱乐部等建筑,创造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职业建筑师事业的奇迹。

上海恒利银行(陈植与童寯合作)

陈植设计的上海大戏院

新中国成立,城市建设也面临全新的目标与任务。陈植立足于上海本地,担任了一系列重要项目的主持人,在探索新中国城市建设的进程中起到了引领者的作用。

1955年6月,陈植被任命为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建筑师。

1959年,陈植主持设计了“闵行一条街”,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卫星城”,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工人住宅区,仅用了78天就建成,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象征。

闵行一条街

改革开放后,年逾古稀的陈植仍投入了诸多重要建设项目的设计指导或方案评审工作,有上海国际海员俱乐部工程,上海铁路新客站、上海图书馆等。

05 范文照:中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先行者

1922年,范文照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归国,在上海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中国建筑师学会全体会员合影,第二排左一:范文照;第二排左三:陈植;第二排左四:赵深;最后一排左二:童寯;最后一排右二:杨廷宝

1927年,范文照开设了私人建筑事务所,并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成立上海建筑师学会,隔年更名为中国建筑师学会。

早期,范文照提倡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到1934年,范文照发表文章对自己的古典设计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开始大力提倡现代建筑,之后范文照进行了设计风格的大转变。

范文照的一系列优秀作品:上海协发公寓、上海美琪大剧院、上海集雅公寓,都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对于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广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范文照的代表作美琪大戏院当时有“远东最先进的艺术影宫”之美誉,造型简洁,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美之精华。

美琪大戏院手绘

美琪大戏院

范文照设计的集雅公寓,建筑的平面布局服务于舒适、方便且安逸的现代生活需要,节约厨卫面积,突出起居室活动空间,每户配有内阳台,在满足建筑实际使用需要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化的建筑外观。

集雅公寓

1949年,范文照移居中国香港,在香港成立了事务所。

范文照在香港留下了一系列优秀作品:铜锣湾豪华戏院、崇基学院教学楼、先施大厦、观塘银都戏院等,对香港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