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个人外交 台湾的转机

(图/路透)

川普即将再次入主白宫,其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逐渐显现出个人外交风格的特征。例如,他在接受访问时提到近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强调两人「关系很好」,以及对乌克兰问题相对冷淡的态度,暗示希望透过与俄罗斯总统普丁的对话解决战争。这些言论显示,川普未来4年的外交政策可能更依赖他与强权领袖的个人关系。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总统的个人外交的模式,在应对当前的美中台关系时可能效果有限。

美国甘迺迪总统曾透过个人外交改善美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以制衡苏联。甘迺迪与非洲领袖的直接对话与通信,被视为有效的外交策略。同样地,罗斯福总统与邱吉尔和史达林的合作,以及季辛吉和卡特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努力,也展示了个人外交在某些场合的成功。然而,川普的个人外交模式却大不相同。

例如,甘迺迪总统的个人外交着眼于全球政治平衡,而川普的商人思维更多聚焦于美国的经济利益。在川普的价值观中,「美国强大」不必建立在盟友的共同进步上。这一思维在乌克兰问题上尤为明显,他更倾向透过与普丁的直接对话停战,而不是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持,因为他认为结束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资源投入,才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

同样的思维也可套用美中关系,川普可能表面示好,例如破天荒邀请习近平出席其就职典礼,但目的是测试北京是否愿意在中美竞争中承认美国的优势地位。如果北京不配合,川普也可能迅速翻脸。因此对川普而言,台湾很可能成为谈判筹码,而非不可替代的盟友。北京若想避免翻脸,又要维持面子,势需重新审视台湾的红线地位是否完全没有弹性,这对北京是艰难的选择。

不过,台湾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尽管川普提名了抗中挺台立场的卢比欧担任国务卿,并任命华兹为国安顾问,但这些幕僚角色难以改变川普的核心认知与决策模式。台湾需要认清川普非传统政治人物的特质,他的「霸道总裁」式领导更偏好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而非繁复的计划。

回顾川普第一任期,台湾相对低调的处理方式为挺台的幕僚提供了发挥空间。与其让川普烦躁,台湾在两岸问题上保持克制,反而让幕僚得以推进对台友好的政策。这或许听起来卑微,但在面对川普这样的领袖时,务实比意识形态更重要。台湾需要展现稳定与可信赖的形象,避免成为川普不耐烦或视为负担的对象。

川普虽然为台湾带来挑战,但北京同样面临压力。若台湾能放下意识形态争执,利用民间交流和城市互动等机制,或许能在美中竞争的夹缝中寻找突破两岸僵局的契机。这样的策略不仅有助于降低紧张局势,也能在川普政府中争取更多友台空间。台湾必须认识到,在国际政治中除了自身,没有人会将台湾置于第一位。然而,若能灵活应对川普的个人外交模式,低调而务实地经营两岸与美台关系,台湾或许能在新的国际秩序中找到可行之路。(作者为美国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