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川普交易式外交的阴影(廖明辉)

(图/路透)

川普在第一任总统任期透过贸易战、增加对台军售以及外交突破,为台湾带来强化国际能见度与产业回流契机。台湾社会普遍对川普1.0留下相当正面印象,并视之为能为台湾在国际舞台发声的盟友。然而,川普2.0的回归却引发不安:他会把台湾当作合作伙伴,还是视为谈判对象?

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美国对台政策历来充满政治算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访问中国大陆,签署《上海公报》,正式展开美中关系正常化进程。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突然宣布与台断交并与中国建交,对台湾造成重大冲击。由于曾两度面临被美国背叛,在川普当选后,台湾再次感受到美中之间「交易式外交」阴影。川普对台湾议题的态度向来带有谈判色彩:一旦「保护费」或晶片利益等问题浮现,美国对台支持的强度是否会因此产生松动,正是台湾最担忧之处。

川普习惯以强硬关税来对付对手,将关税视为政治谈判的重要手段。近来再度放话,若中国武力犯台,他可能只会对中国祭出「150%到200%的关税」作为回应,而非承诺军事介入。如此立场与拜登多次明确表态防卫台湾相比更显暧昧,让台湾陷入被拿来当成谈判对象的担忧。川普2.0可能更在乎对美国本土的经济回馈、要求台湾支付更多军购费用,甚至重新审视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厂投资条件。对川普而言,台湾的战略价值有赖于能否提供实际经济利益并减少美国贸易逆差,而非单纯着眼于民主防线。

这样的思维容易被中国解读为美国对台协防意愿转弱,进而加剧北京对台湾施压强度。台湾多年来持续扩充国防预算,展现坚定的自我防卫决心。然而,假设川普要求把国防支出拉高到GDP的5%甚至10%,对台湾财政势必造成沉重负担。若国会未能及时配合,或社会对于巨额军备开支的共识不足,台湾将难以满足美方「安全保护伞」下的「保护费」需索。此外,川普对台湾「偷走美国晶片生意」的指责也在台湾内部引发讨论。其实台湾的半导体优势是长期研发、优秀人力与产业聚落发展所累积,并非单纯只靠美国技术;但川普的言论透露出,他期望台湾更快将高阶晶片产能转移到美国以扩大「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本土主义布局。

川普2.0时代的台美关系走向,将取决于美中对抗整体情势与华府内部政治算计。台湾应该在拓展国际空间与捍卫自身安全的同时,尽量彰显作为民主伙伴的「实质价值」,让美方理解:台湾不是美国讨价还价的谈判对象,而是能在印太战略与关键技术链提供助力的坚实盟友。唯有如此,当川普将关税、军购或晶片议题搬上谈判桌时,台湾才不至于被动挨打,而能以更稳健的姿态在变动的国际局势中掌握自身命运。(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辅佐研究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