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掀 「村晚热」 陆学者:乡村文化的彰显与自信

图为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岱岭佘族乡富源村文化广场,佘族姑娘们盛装为即将到来的当地新春「村晚」表演认真彩排。 (摘自中新社)

大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邢成举2日撰文表示,春节将近,越来越多的「村晚」在大陆各地陆续举办;农村居民更是「村晚」舞台的主角。「村晚热」的背后其实是地域文化自觉的进一步彰显,也是乡村文化的更自信表达。

邢成举2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村晚」正是广大农村居民为自己的文化找位置的一种体现,也是乡村文化自觉的进一步彰显。村晚的大量出现,大致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首先,大陆中央层面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直接推动下,「四季村晚」成为各地丰富乡村文化活动的品牌和导引。

其次,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准提高,如何将村里的人和事搬上舞台成为广大农村居民和基层工作者的共同思考。邢成举认为,把村里的人和事搬上舞台,「村晚」将可以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农村居民对乡村产生更多价值认同与情感归属。

再者,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乡村人才的才艺得到进一步释放和挖掘。邢成举表示,让农村居民在舞台上讲述自身「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成为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农民主体性自觉呼应。借助新媒体的扩散与传播,乡村文化不再被视为「低俗」,广大网友关注和点赞更形成有力激励机制。

最后,在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乡村文化也成为一种经济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转变成收入和乡村关注度的重要符号。故此,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村晚」也成为面向外界的文化产品并正在发挥振兴乡村的重要功能。

邢成举强调,乡村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广大农村居民对社会变动不居带来的风险感的一种保护,是广大农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符号的一种主体性呈现。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优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在此形势下,以「村晚」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活动将成为未来乡村文化的新热点。

此外,他也呼吁,要更好地推动村晚,需要地方政府做好「搭台」工作,透过相关扶持政策对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村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更多让农村居民成为村晚主角,让节目安排更接地气,让乡村文化成为村庄内生价值生产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