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代時尚部落客到流量管理締造者 廖亨利打造時尚圈的網紅王國

创业12年拥三家公司,廖亨利(Henry Liao)是社群时代的弄潮儿,在他台大财金系的同学们奋斗于投资银行、私募基金之间时,他带着网红莫莉活跃社群平台,搅动着网红经济。

廖亨利说:「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差异点是,我是非常想扭转人生的人。」从第一代时尚部落客,旁观着时尚起落,到领着KOL军团进入时尚,年纪轻轻的他相信网路的力量,在其上打造KOL王国。

廖亨利原是第一代时尚部落客,如今领军打造KOL王国。记者吴致硕/摄影

妈妈、姊姊和我

廖亨利旗下拥有AHA、Mouggan和大于三等三家公司,但他最外显的身份是时尚KOL莫莉的经纪人。莫莉的IG有超过70万人追踪,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两人就是赢家组合。

怎么开始的呢?廖亨利想想:「我是在一个纯女性的环境中长大的。」从小,爷爷和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是阿嬷、姑婶、妈妈和姊姊,他七岁时,父母离异且不在身边,小姊弟被迫快速长大,「你要很会看脸色,毕竟真正保护你的那个人不在这。」

他总是跟在姊姊后面跑,什么都听姊姊的,姊姊高中创法文社、更进了辅大法文系,他隔一年考上台大财务金融系,自台中北上和姊姊一起租屋。当姊姊对法国、对时尚产生兴趣时,他也跟上了。

进台大,是为了让母亲骄傲,这又给廖亨利带来压力:「因为家里追求梦想的是姊姊,我必须是那个追求现实的人,总得有人负责符合家人的期望。」这样的压力也让他出社会后更有抗压性,面对挫折,不敢意气用事。

廖亨利实践「时尚即商业」。记者吴致硕/摄影

不一样的台大人

但是,廖亨利对学校完全没兴趣,到大三时快念不下去了。那个暑假,同学们开始找实习,去摩根史坦利的、去哪家投顾银行的,月薪动辄20万,可是他说:「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怎么办?我当时听到一句话,人生要转弯,一定来得及。」

其实他大一就去实践进修部学服装设计课程,因为一直以为时尚等于服装设计师,结果光是服装画,就让他发现设计师是速成不来的。大三暑假,他拿出打工和奖学金存的30万元,去英国的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暑期学校。

整个课程他收获最大的是老师的一席话。他跟老师说:「我是学财金的,我只是来这边追梦,回去就会乖乖地面对现实。」结果老师花了一小时告诉他时尚产业的组成,「有商业头脑的人才是时尚真正的核心,fashion的一切就是business。你现在没有的是门票。」

廖亨利茅塞顿开:「原来我靠大学所学,说不定也可以在时尚里有一席之地。」接下来,他要找那张「门票」,那是12年前,国际间出现第一代fashion blogger,他也爱写作、会分析、喜欢摄影,再结合对时尚的兴趣,他要加入台湾第一波时尚部落客的浪潮。

结果姊姊也想写,于是就在他从伦敦回来一周后,21岁的他和姊姊成立HxxA网站,H是他Henry,A是姊姊Anais,两人在这时尚风格平台上分享生活与穿搭。

逐渐被看到,一个美国的快时尚服装品牌来信邀约,每月赞助一万台币(300美金)的服装,请两人拍照、分享。当时他打工、接家教,月入不过18000元,他想:「这是不是一张门票呢?」

又因为这件事吸引到杂志报导,再因报导被精品圈看见,邀约上门,LV 等各种精品活动开始出现这对姊弟档,他们成为台湾第一代时尚部落客。

廖亨利(左)与姊姊Anais曾是时尚圈知名姊弟档。图/AHA提供

廖亨利相信网路的力量,打造KOL王国。记者吴致硕/摄影

廖亨利(右)与姊姊前进时装周。图/AHA提供

不只是业配

那时的「业配」,只是厂商找部落客贴文,偏偏廖亨利想得不止于此,他拿出做学问的精神,条列式询问客户产业、品牌、定位、卖点,却发现对方说不出来。于是他便和品牌深聊一番,竟然延伸替客户发展出branding plan(品牌定位)。

姊弟俩决定干脆做业配上游的工作,廖亨利说:「他们想找部落客合作,我就来帮他们做这之前该做的策略和定位。」HxxA帮品牌定位,也发包发部落客,帮忙做媒体活动。

同时间,姊弟俩也在一间德国电商台湾办公室的摄影棚工作,他是造型师助理,姊姊是摄影棚管理,他每天要熨烫一百套造型。这个工作累积廖亨利的制作经验,建立摄影师、模特、造型师与品牌的人脉,在老外决定撤离台湾时,他即自行创业,与姊姊创立AHA品牌顾问公司。为此,廖亨利延毕一年。

后来,姊姊决定离开台湾,一个星期后去了伦敦。「完蛋。当时我们的特色就是精品圈有一对姊弟,我跟她站在一起才是fashion。」廖亨利说,自己可以跟客户应对,但如果要站出来,两个人才是完整的,于是他将公司直接转型为幕后,专心做品牌顾问。

有一天,一笔中国500万元的大案子上门,竞争对手是日本拍过无印良品的团队。

于是26岁的年轻人,花了三个月,一天只睡三小时,每天写提案交给客户,然后收到一波波攻击:「这东西像狗一样烂,你这个广告计划撑不起我们两亿人民币的业绩。」被骂得太惨的时候,他也会想:「我为什么要这样被你羞辱?」可是冷静10分钟,又想到已经号召了30人团队,这些模特、摄影师这一年可能就等着这一笔大单,他要为他们熬过去。

总算案子到手,4、50箱的货寄来,连续拍摄10天,每天10个小时起跳,中间陆续有人身体受不了退出。经历三个月的提案磨难、10天不间断拍摄制作、他说:「做完这个案子,我觉得我没有任何事扛不过去。」

廖亨利相信网路的力量,密切观察网路话语权的流向。记者吴致硕/摄影

网红莫莉与经纪人亨利

那是2017年,莫莉也在这一年进入廖亨利的世界。

那时莫莉还在「大学生了没」,小有名气,但定位不明确,在廖亨利看来也非当时时尚产业喜欢的人选。可是思考一星期后,他想,莫莉当时IG有30万粉丝,时尚产业的网红浪潮也正在大洗牌,如果真的接下来好好做,说不定有机会。

莫莉成为廖亨利第一个签约的艺人。当时很多人不解为何是她?他笑说,以前一直觉得「经纪人=保母」,但遇到有企图心的莫莉,他各方面的资源都够了,「我不会像是保母,更像是在打造一个个人IP。想像我是《超级名模生死斗》的Tyra Banks在改造她。」

莫莉已开发出鲜明的高端时尚定位。图/摘自莫莉IG

那时IG正要兴起,廖亨利希望莫莉的时尚感是efforless的,要轻松、不经意,就拍了很多这样的素材。但是IG上的反应不好,有一晚,两人彻夜讨论,莫莉说:「我不是那样的人,我就是一个effort too much的人,改变真实的我,社群观众也不会喜欢。」

廖亨利获得启发,改换想法,当时尚圈都在讲究effortless的时候,「effort too much(用力)」说不定可以成为莫莉的特色,「我想让同样也很努力扭转人生的人,在莫莉这里获得共鸣。」一年,成功了,莫莉带着全新的个人IP定位,开始有国际的代言和工作,出现在高端时尚的圈层。

一路走来,廖亨利与莫莉是时尚的灵魂伙伴。记者吴致硕/摄影

廖亨利跟着莫莉一起大胆投资,包括去时装周,第一季非品牌主动邀约,但收获更多。

最先是莫莉想去,廖亨利也想走闯看看这时尚的最高殿堂,于是一年两次,每一次都投入很大的投资,可是时尚的形象更确立,所有的精品美妆品牌客户都来了。

廖亨利26岁时认识莫莉,那一年是川普选美国总统,「这个时代是属于敢讲话的人,莫莉就是这样的人。」不过他认为如今又回到了内敛时代,人们开始追求松弛感,莫莉也与时俱进跟着时代转换自己。

看着莫莉扭转人生之外,廖亨利自豪的是:「少有经纪公司可以陪着艺人跌倒,我觉得我永远可以陪着相信我的人跌倒再站起来。」几次的网路舆论危机,他陪着莫莉度过低谷,所有危机管理措施不是对外,而是对内,从论坛上印出36页的网友留言,以萤光笔画出值得参考的意见,和莫莉一起面对、有错就改,他说:「她的心理素质很可以面对这一切,我觉得她会走很远的。」

莫莉是如今社群声量最大的KOL之一。图/摘自莫莉IG

莫莉的高端时尚IP已受精品业肯定。图/摘自莫莉IG

廖亨利(左)与莫莉前进时装周。图/AHA提供

网红与艺人之别

在姊姊退出时尚部落客姊弟档后,他在莫莉这里找到愿意跟他一起拚时尚的人,所以他对莫莉说:「认识妳,我的野心再也不孤单了。」

「我们在自己原本的平行时空里打拼时,都是很孤单的,这真的很像谈恋爱,我们的路径一致,难以想像的契合。」廖亨利说,两人都是顽强地想扭转人生,如他,没有资源、也绝没有资本输。

不知不觉中,廖亨利发现自己聚集一起的伙伴似乎都有这种特质,「都不是世俗标准下有爱的家庭长大的人,我们互相吸引,要在这里创造扭转人生的能量。」AHA后续又签了作家Peter Su、大馒大力等共九组、13位艺人。在定位上,莫莉是高端时尚,大馒大力是「网路分享日常穿搭的始祖」,所以他又与两人合创Mouggan服装品牌。

廖亨利合作的网路日常穿搭 KOL大馒大力。图/摘自大馒大力FB

很多人希望廖亨利再造一个莫莉,但他说:「top-tier的网红是不可以复制的。」但第二梯队可以,于是他又与友人合创「大于三」,协助更多的客户与更多的网红合作。

廖亨利从没网红走到有网红的时代,看到网路造星的趋势,12年前大学时就说过「我就是相信网路」,之后入行,明显看到广告预算从艺人、传统媒体一路流向网路、网红,是一场「影响力正在去中心化」的过程,甚至连顶级网红话语权的时代都要过了,广告主喜欢100个一万粉丝的KOL,胜过一个百万粉丝的KOL。「大于三」就是找话语权下放的那些人。

身为两个网红经纪公司的负责人,廖亨利要回应这个去话语权、去中心化的过程,他承认这件事很矛盾,「但我会带着这群人一起下放话语权,协助这件事情发生,我们就会是这一连串过程的中心。」

同样的,廖亨利不同意网红与传统艺人之间「有壁」,因为当好莱坞巨星都开始经营社群,代表网路的确重要,只要发展够快、资本主义够强,「铜墙铁壁」并不存在,所有人都要经营网路。

但他也承认,艺人有作品,影响力无远弗届,网红只是发一篇文,很难跟品牌的国外总部以一句话解释他做过什么。所以廖亨利也正与莫莉规画是否再转型回去当艺人,希望透过她的才华扩大作品可能性。

廖亨利从没网红走到有网红的时代,看到网路造星的趋势。记者吴致硕/摄影

莫莉是廖亨利事业体重要的招牌。图/摘自莫莉FB

梦想中的那家旅店

34岁的廖亨利在这一行十多年了,他承认,当IG出现Reels时候,他感觉自己跟不上了。

他还是愿意花时间研究其商业价值,只是花的时间比20岁时更多,「因为朋友们都进入人生下一阶段,可是我还在搞社群,为了赶上年轻人。但我就算再愿意跟上,也做不了一辈子,我终究是正在被淘汰。」

所以他在30岁时就设定要在35岁前创造出能做一辈子的工作,做到老死的最后那一秒,因此这一定要是他会很享受的工作。他开始尝试,今年会开一个家具公司,这是他一个梦想的一部分。

「我的第一圈是我自己,第二圈就是朋友,第三圈是工作伙伴,家人离我很远,朋友是我的chosen family。」廖亨利笑说:「我人生有一个画面,我要有一栋楼,只要朋友们感到失落的时候,可以来这栋楼放空找人生。我给自己人生最后一秒的画面就是开一间饭店。」

有点像他崇拜的设计师叶裕清那样,设计一栋楼,卖给喜欢的朋友当邻居一起住。他理想的这间精品饭店要在台北市中心,12个房间就好,有很好的餐厅、Lobby和服务。所以他要累积很多东西,要懂吃喝、懂服务,家具是第一步,开餐厅跟酒吧是第二步。

「到55岁时,我希望我的社交生活圈里有那个饭店的画面,我会把我的生活缩到一栋楼里面。」一直相信虚拟网路世界力量的廖亨利想在那小而美的实体空间里享受吃喝品味,「那样的人性与体验是AI时代无法取代的,我觉得我会很自在地到老死那一天。」

廖亨利希望未来有一间饭店,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记者吴致硕/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