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蛇」到神经痛!接种疫苗预防是关键 基隆医院吁及早预防
▲带状疱疹「皮蛇」不只皮肤问题,神经痛恐长期困扰,医师黄宥宁吁及早预防。(图/卫福部基隆医院提供,下同)
记者郭世贤/基隆报导
农历蛇年有许多与蛇相关的谐音吉祥话,然而,俗称「皮蛇」的带状疱疹却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卫福部基隆医院神经科医师黄宥宁指出,带状疱疹可能引发长期神经痛,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他提醒民众应提前预防并尽早治疗,以避免疱疹后神经痛的困扰。
黄宥宁分享了一个案例,62岁的患者「阿强」是一名市场送货员。他最初感到左胸突然疼痛,担心可能是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3天后,疼痛处出现红色皮疹,经诊断确认为带状疱疹。阿强服用抗病毒药物后,水泡在1至2周内消失。
然而,尽管皮疹和水泡已经消退,阿强仍感到左胸有阵阵刺痛和灼热感,衣服摩擦时甚至会引发剧烈疼痛。夜间局部搔痒让他无法好好入睡,导致长期失眠。阿强自行购买药物服用,但效果不佳。由于疼痛和失眠,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工作时常迟到甚至送错货,最终前往卫福部基隆医院神经科门诊就医。
黄宥宁为阿强开立专门治疗神经痛的药物,经过约一年的神经痛折磨后,阿强终于能够安稳入睡,工作也逐渐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阿强还被诊断出患有第2型糖尿病,并一并接受治疗。
▲卫福部基隆医院神经科医师黄宥宁(左)、卫福部基隆医院林齐三院长(右)。
黄宥宁表示,大多数人一生中只会得一次带状疱疹,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以预防疾病,即使再次发病,也能降低后续神经痛的发生率。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再次活化引起的疾病。曾患过水痘的人,痊愈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的神经节中。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重新活化并引发带状疱疹。由于病毒沿着神经分布,皮疹和水泡会呈现带状,因此被称为「皮蛇」。
黄宥宁指出,许多患者在疼痛开始后的1至3天内会出现水泡,此时应尽快就医并服用抗病毒药物和类固醇。约有10%的患者在水泡痊愈后会出现局部神经痛,且年纪越大,发生率越高。
阿强的症状就是典型的神经痛,通常表现为刺痛、麻痛和搔痒,触碰时会引发剧烈疼痛。由于这种疼痛与神经受损有关,一般止痛药效果有限。虽然大多数患者的神经痛会在3至6个月内缓解,但少数人的疼痛可能持续超过一年。及早使用神经痛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早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生活。
根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估计,国人一生中有32.2%的机率罹患带状疱疹。一旦带状疱疹发作,几乎无法预防神经痛的发生。黄宥宁呼吁民众,预防带状疱疹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保持心情放松以及接种疫苗。
黄宥宁表示,国外治疗准则建议50岁以上的成年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刚罹患带状疱疹的患者可等待约6个月至1年后再施打。台湾目前已有自费带状疱疹疫苗供民众接种,有需要者可向神经科医师咨询并接受接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