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医院实证:及早做到这件事 有效预防胃癌
台大医院实证:及早筛检去除幽门杆菌,可有效预防胃癌。(示意图/ Shutterstock)
台大医院独步全球的马祖幽门螺旋杆菌除菌计划,改写胃癌临床治疗指引,并登上国际顶尖医学期刊《Gut》封面,不但能有效预防胃癌发生,胃癌未来也有望成为罕见疾病。
台湾每年新增3500至3800名胃癌患者,胃癌是国人10大癌症死因第8名,超过8成胃癌由幽门杆菌引起。台大医院院长、消化道权威医师吴明贤表示,幽门螺旋杆菌会造成胃部持续慢性发炎,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或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癌前病变,最后发展为胃癌,如果去除体内的幽门杆菌,就能预防幽门杆菌导致的胃癌。而台大医院在马祖长达15年的大规模社区防治经验,证实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刘志铭表示,幽门杆菌具传染性,在家庭内幽门杆菌容易透过共食共杯传染,最新调查显示台湾成年人胃幽门螺旋杆菌盛行率是31%,全台有590万人感染幽门杆菌,避免感染幽门杆菌,卫生很重要。
超过8成的胃癌与幽门杆菌有关。(示意图/Pixabay)
●幽门杆菌全面根除法 胃癌发生率及死亡率双降
马祖过去为全台胃癌发生率最高的地方,台大医院在中央及地方政府支持下,从2004年至2018年在马祖推行「全面根除法」,对马祖年龄30岁以上且幽门螺旋杆菌呼气检验呈阳性的居民实施除菌治疗。
15年的时间进行了六轮大规模筛检和根除治疗,共检测7,616人,整体群众筛检涵盖率达到85.5%,除菌治疗转介率为93.5%。目前马祖地区幽门螺旋杆菌盛行率已从64.2%降至15.0%,而每人年的再感染率不到1%。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降低。
与1995~2003年的历史控制时期相比,在除菌治疗期间,最关键的数字是,马祖胃癌发生率下降53%,死亡率也下降25%,预期2025年可进一步下降胃癌发生率达68%,死亡率降低39%,消灭胃癌对当地居民生命的威胁。
为找到有效的除菌处方,以及了解社区内无症状的民众接受除菌治疗是否会产生抗药性问题、是否增加胃食道逆流和代谢症候群,台大医院成立「台大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及「台湾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临床试验联盟」,进行一连串临床试验。
刘志铭指出,台大选用的药物组合经研究团队追踪4年,发现再次感染的机率很低,一次疗程只会有短暂的抗药性,最快患者体内的菌相2个月内就可恢复原状,也不会有副作用,而且多数人一生只要接受一次除菌治疗。
●台大医院引领订出26条胃癌防治国际准则 胃癌未来可望成为罕见疾病
马祖的大规模除菌治疗是世界第一个使用此策略来预防胃癌的计划,长期追踪证实大规模筛检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对于胃癌防治提供了重要实证,有助为全球幽门螺旋杆菌除菌治疗及胃癌防治提供完整依据,也让胃癌未来可望成为罕见疾病(年发生率每10万人小于6)。
台大医院不但依据马祖经验提出胃癌防治的解方,也据此订立国际认可的胃癌防治国际准则。2019年9月,台大医院邀请来自11个国家及地区的28位专家,于台北举办的亚太消化系医学会会议中,针对预防胃癌的幽门螺旋杆菌筛检与根除研究进行讨论,最后有26项条文达成共识,成为国际准则。这项傲人的成果刊登于今年12月的顶尖期刊Gut,并获选为杂志封面。
台大医院研究团队以独步全球的马祖幽号杆菌除菌计划实证结果,改写临床治疗指引,登上国际顶尖期刊《Gut》封面。(图/台大医院提供)
●除菌治疗健保有条件给付 有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家族史民众可先筛检
胃癌防治新26准则主要结论包括:基于在胃部发生癌前病变前就根除幽门杆菌,对胃癌防治效果最好,除非有其他考虑,否则最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来降低无症状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对易受伤害的族群(比如胃癌患者的一等亲)更应给予幽门杆菌筛检与治疗,预防胃癌发生;对胃癌风险较高的群体也应考虑大规模筛检和根除幽门杆菌。
由于儿童及青少年肠胃道菌相还在发展中,目前医界不建议未成年除菌,「除菌治疗目前只针对20岁以上成人,」吴明贤建议,民众若有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家族史,20岁以后可自费筛检。
如果检查出有幽门杆菌,目前健保对胃部有症状又有溃疡,以及有症状又有家族病史者,给付除菌治疗;无症状但带菌者健保无给付,建议自费除菌。除菌治疗不只预防胃癌,还能改善消化道不适症状。感染幽门杆菌的早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根除性胃癌切除后,治疗幽门杆菌也能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