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技术语 ,作者魏星

2021年,“元宇宙”概念大热。“元宇宙”第一股在美国上市;中国社交巨头收购了世界排名前三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厂商;美国某著名社交网络平台更名为“Meta”;科技、资本、文化各领域纷纷发力布局“元宇宙”······2021年被众多媒体称为“元宇宙”元年。科技创新加上行业泡沫,使“元宇宙”成为火爆媒体的热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 reality,AR)、区块链(blockchain)、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和“元宇宙”概念相关的术语也备受关注。

“元宇宙”百度资讯指数(2021年6月1日—11月31日)

“虚拟现实”百度资讯指数(2021年6月1日—11月31日)

“元宇宙”英文为“Metaverse”(汉译本为“超元域”),出自1992 年Neal Stephenson(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Snow Crash》(《雪崩》)。小说中的人类通过“Avatar”(数字虚拟化身),在一个虚拟世界中与虚拟人共同生活,作者称这个空间为“Metaverse”。“Metaverse”中的“Meta”词缀源于希腊文,本义是“在······之后”,具有“超越”或“升华”等引申含义,“verse”取自“universe”(宇宙)。“Metaverse”意为“超越了现有宇宙的宇宙”,是用现代技术打造的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一个虚拟空间。

《雪崩》中描述到“戴上耳机与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1]。如今的元宇宙概念更像是这一经典概念的重生,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云计算以及数字孪生等新技术下的概念具化[2]。

元宇宙在概念设计上是虚拟与现实的全面交织。在元宇宙世界中,虚拟与现实的区分将失去意义,现实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在元宇宙社会中找到映照,而元宇宙中的虚拟事物同样可以产生现实影响,元宇宙将以虚实融合的方式深度融入、改变现有社会的架构与运作。元宇宙不会以虚拟经济取代实体经济,相反其以实体经济为物质基础,并从虚拟维度赋予实体经济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二者相互平行,元宇宙成为与现实世界平行存在的“真实世界”。元宇宙无法替代现实生活,但可以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并为人提供另一维度下的全新生活,催生出带有第二身份、二轨社会关系、理想化生活方式等新的社会维度[3]。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进程仍在进行之中,未来可能有两个主要方向:其中一种是以物联网为主,将物联网设备全面嵌入到现实世界。该方向需要对现实世界进行整体的数字化改造,耗资巨大且成型周期很长。另一种是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脑机接口等为主,仍然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进行新一轮赋能,增强人通过数字化平台感知世界、链接世界的能力。元宇宙属于后一种方向。元宇宙将促使现实社会生态与虚拟社会生态高度耦合,以较低成本实现两个时空的融合[3]。

“元宇宙”的概念迄今还没有清晰准确的定义,但在通常研究中,一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融合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和3D渲染技术生成虚实场景,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高速网络搭建基础软件硬件服务,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同时,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具备完整的自我驱动和迭代能力[4]。

目前,“元宇宙”概念产品主要集中于网络游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社交等领域。但“元宇宙”未来的应用场景并不仅限于此,构想中的“元宇宙”中,各种产业、各类机构都将有自己的虚拟化身。“元宇宙”更像是一个新的、进阶版的互联网,它有望改变人们工作、访问社交媒体乃至上网的方式。这意味着尽管许多人完全忽视了虚拟现实技术,但却不太可能无视元宇宙。

“元宇宙”同“虚拟现实”看起来有些相像,“元宇宙”融合了“虚拟现实”,但不只是“虚拟现实”。20世纪90年代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兴起之时,它的中文译名问题也得到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当时virtual reality的中文名有虚拟现实、虚拟实境、虚拟境象、虚拟实在、灵境、临境、拟真、拟实、拟境([虚]拟[实]境)、虚实、幻真、幻境、虚境、虚真实、虚现实、犹真现实等十多种。

《科技术语研究》(现名《中国科技术语》)期刊在1998年第1期上特别辟专栏讨论virtual reality的中译名,钱学森院士、汪成为院士、胡启恒院士、何祚庥院士等十余位学者参与了讨论。其中钱学森院士提出:“‘virtual reality’是指用科学技术手段向接受的人输送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以至嗅觉的信息,使接受者感到如亲身临境。这里要特别指出:这临境感不是真地亲临其境,而是感受而已,所以是虚的。这是矛盾。而我们传统文化正好有一个表达这种情况的词:‘灵境’,这比‘临境’好,因为这个境是虚的,不是实的。”虽然“灵境”一词最后并未被采用,但钱老对我国科技名词中文命名的关注可从他的诸多论及此问题的书信中有所了解。《钱学森院士的术语规范情结——〈钱学森书信〉〈钱学森书信补编〉读后》(《中国科技术语》2018年第4期,作者王琪)和《从钱学森对VR的译名看科技译名的“中国味”》(《中国科技翻译》2020年第1期,作者张晖)两文中有对此问题的详细阐述。

钱学森院士

“虚拟现实”最后从十多个中文名中脱颖而出,成为virtual reality的规范中文名,并在之后的30年间得到广泛的应用。“元宇宙”这一人气爆棚的热词承载着内涵丰富但尚不明晰的概念,它能否经得住岁月的大浪淘沙成为稳定、概念明确的术语,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元宇宙”并不一定是值得倡导的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就如知乎上一位网友(程墨Morgan)所说:“对于物理世界的探索和接触,是最真实的宇宙。而元宇宙是人造的,不管多么精彩,都只是现实物理世界的虚拟投影。”“元宇宙”何时能被真正搭建以及能达到的程度,取决于人类在现实世界的科技水平。人类需要在真实世界中去不断探索宇宙和生命的奥秘。而随着各领域科技的突破性进展,作为全新体验的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终将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

目前,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及运算、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交互技术等支撑“元宇宙”的技术虽有长足发展,但距离搭建起理想中的“元宇宙”世界还很远。我们何时能触达元宇宙的世界,短期内不会有答案,在产业层面、技术层面、法律层面、道德伦理层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5]。

尽管元宇宙还处于雏形阶段,但其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元宇宙作为虚拟现实的高阶产物,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融合现实、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兴信息技术于一体,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届时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

科技不断推进人类发展、进步。正是人类无止境的想象力和创世冲动,加上智慧与努力,让曾经的幻想一个个变为现实。试想,30年前,手机还是稀罕物品之时,人们可曾料到科幻小说中的视频通话、远程遥控家电等神操作,在短短的几十年后成为很普通的事情?而20年前,当人们还沉浸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欣喜之中时,又是否会知道曾经只在科幻小说中才有的无人驾驶汽车,能这么快就真的出现?或许,在不经意的某一天,虚拟与现实无缝链接、深度融合,超越现实世界的“元宇宙”就悄然成为人类新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晨光.从元宇宙看未来生态之变[N].中国石化报,2021-09-26(004).

[2]刘革平,王星,高楠. 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在线教育的新方向[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6)12-22.

[3]李峥,李默,张岚舒,等.元宇宙︱创世纪:技术基础与驱动因素[EB/OL].(2021-11-08)[2021-12-0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280366.

[4]戴斌,熊雄,孙浩.揭开“元宇宙”面纱[N]. 解放军报,2021-11-26(011).

[5]刘艳.元宇宙是风口也是虎口[N]. 科技日报,2021-11-30(003).

作者 | 魏星(《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编校 | 魏亮,韩美玲

排版丨郭剑

关注VX公众号“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了解更多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技术相关的资讯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