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铭「太极阵」到舞作《由始……》

杨英风纽约「东西门」雕塑。(江青摄)

from the beginning《由始......》舞者:江青与舞团团员。(柯锡杰摄影 江青提供)

from the beginning《由始......》舞者:章仲林、Teresa Richard。(柯锡杰摄影 江青提供)

回忆让时间倒流四十一年,我和朱铭有过一次难忘又珍贵的合作经验。

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江青舞蹈团工作室在纽约SoHo区Greene街尾,汉查森画廊(Max Hutchinson Gallery)在Greene街头, 邻近画廊汉查森先生还有个极其宽敞命名Sculpture Now有气派的展厅,专门展出大型雕塑作品。七十年代中期,因为汉查森的法国画家情人海伦是我的好友而与他结识,他们就住在画廊附近,由于近水楼台又气味相投,我们来往颇为频繁。

一九八一年一次小聚时,他们告诉我将有位艺术家朱铭的个人雕塑展在Sculpture Now开幕,邀我去参加,并说:「保证妳会喜欢他的雕塑,我们知道妳的品味。」

果不其然,一进展厅我就被一组太极阵的气势震摄住了。雕塑从数千年传统手工艺木雕技术、形式与表现出发,然而呼应、融会西方现代雕塑精神。作品不只呈现太极拳有形的动态,也表现出阴阳相辅相成、二元对立又协调的概念,在赞叹它富有连绵不绝的太极韵律同时,也赞叹不动如山、气势如虹的稳重静态。

这与我对于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观点不约而同,我一而再三强调:那就是扎根于固有的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使中华民族舞蹈同时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那天我逗留了很长时间不舍离去,当然也因为有很多SoHo艺术家在那里相聚,大家都异常兴奋的庆贺朱铭在纽约首次个展的圆满成功。一致认为作品以现代抽象造型呈现传统观念;作品既古老东方又能和当下国际艺术接轨。

这突如其来的「惊艳」让我不能忘怀,正如在七十年代初期看到蔡文颖先生的动感雕塑艺术作品一样,被牢牢吸引住并被感动、被触电,心驰神往的马上讨论合作创作的可能性,结果我们一口气合作了两个作品,《变》、《诠释──音乐的变奏》。

蹓跶几分钟就可以回到Sculpture Now再欣赏和感受这个太极阵释放的巨大能量,很难形容那种莫名的激动,产生的激情想用太极阵创作新舞作。澳大利亚籍的汉查森先生粗中有细,看我流连忘返,三天两头的去探望这组雕塑,就揣摩出了我的心思。但舞团经济条件有限,我无法狮子大开口谈合作。然而热情的海伦忙敲边鼓,要我邀请汉查森来家吃中国菜,她自告奋勇做拿手法国下酒菜和精美甜点,在酒足饭饱之余,果然说动了这位有胆识的艺廊老板汉查森。商讨下来展览三周结束后,直接将太极阵四个雕塑搬到我的工作室一段时间,如果可以创作出新作品,可以参加「江青舞蹈团」一九八二年在纽约河边大道舞蹈节(Riverside Dance Festival)的公演, 作品搬运、保险费用由艺廊承担。

反复琢磨后决定,创作上首先对太极精神的领悟,然后用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元素出发编排。八位舞者参与雕塑其中,与作品互动,合而为一地即表现出行云流水的动感,同时也表现出稳如泰山的姿态。

看到杨英风先生一九七七年写《朱铭木雕专集1》中,引用了我的恩师俞大纲教授把朱铭比为艺术大师齐白石,因为他们作品中,都具有共通的三个要素:「一,完美诠释精神和形体……二,表现主义与细节相结合:齐白石的表现主义作品看似肆意挥毫,却同时包含丰富且具有意义的细节。三,作品与主体相似却又不似,写实与抽象中间取得了折衷。」分析的有理有情而丝丝入扣,创作上给了我不少启发。最后舞蹈取名「From the Beginning」(《由始......》),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

朱铭知道艺廊赞同,我要用他的作品在舞蹈节展演,欣然同意,但表示对舞台表演艺术是门外汉,不便指手画脚的参与。庄喆回忆,当年朱铭到他家里作客,院子里看到一块木头,马上就捡起来,进屋后就埋头苦干──雕刻,当场雕完送给主人。写到这里想到了朱铭的恩师杨英风先生,他是朱铭的引路人,指领他走上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艺术道路。

一九七三年我由柏克莱搬到纽约,适逢杨英风先生在给董浩云先生设置在美国纽约「东方海运大厦」前广场的不锈钢景观雕塑「东西门」(QE门)。海运大厦由贝聿铭设计,广场在华尔街100号和Pine街88号交界处,简洁的方型挖出一个正圆形,正圆形则有如镜子一般斜置在方型前端,具有东方以空为境的哲学美感。

董先生与我是忘年交,于是他介绍了在纽约的杨英风先生给我认识,得意非凡的在餐桌上说:「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一定要把「东方海运大厦」盖在华尔街金融区,并且找中国人设计、门口广场放中国人的艺术品。」如今言犹在耳,可是人呢?杨英风先生、汉查森、董浩云先生、海伦、贝聿铭先生、朱铭这些善良有智慧的好人,一个个的都随风而逝。套句赵元任先生谱曲,董先生爱哼的歌「叫我如何不想他!」

不得不提的题外话,如今我住在Pine街,离88Pine街几乎是街头街尾,「东方海运大厦」几年前易主,大厦改名为「Wall street Plaza」, 但杨英风先生的景观雕塑「东西门」仍然安好无恙地伫立在广场上。因为离家近,我经常路过那里,路过时不免会多看几眼,脑中闪过那些曾经的岁月。惊闻朱铭先生厌世轻生,不敢置信、唏嘘不已,唉──痛惜英才!当夜翻找出老友柯锡杰一九八二年拍的《由始......》剧照,也看了当年在舞蹈团排练的录像,仍然无法入眠,清晨又身不由己的走去了广场,拍下了「东西门」雕塑照片。

回到正题,要找到适合的音乐编《由始......》可苦了我,寻寻觅觅一段时间后听到了「西藏钟声」组曲,由Henry Wolff、Nancy Hennings、Drew Gladstone三位作曲家合作完成。 二十分钟的音乐具有神秘色彩、也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氛围、静中有张力,正合我意。最后按照音乐的大结构,编成了不间断的四个舞章。

服装设计上,与长久合作的意籍美国人Chrisdina Gianinni 商谈,她来工作室看排练,雕塑作品中有力的木材被刀凿斧劈、木材的刻痕纹理,都可以看出这种一气呵成挥洒自如的创作功力。舞者在雕塑中穿插,时而成为雕塑的一部分,时而又游离开,赋予雕塑动态的生命。最后服装决定用鱼网状的面料,再用手工穿针引线,纹理成为抽象、表意性的线条,表达一种抽象的树结又是根须的艺术形象。服装制作程序十分复杂,为了达到艺术效果,Chrisdina不厌其烦的自己动手,还加上了手绘。「江青舞蹈团」八十年代后期在纽约结业时,我把服装、道具赠送给了有需要的团队,而将《由始......》八套服装送给Chrisdina,我仍然记得当年她孜孜不倦的投入和辛劳的付出。

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由始......》在纽约河边大道舞蹈节首演,汉查森和海伦来看演出,遗憾的是朱铭本人不在纽约。仍然记得汉查森在演出后的酒会中兴奋地说:「原艺术品在舞台上展现,配合著舞台灯光、音乐、舞者,似乎「太极阵」雕塑本身也「复活」了,完全是一种新的经验。」海伦则拥抱着我,在我脸上亲个不停,满脸全是她的红唇印。

遗憾的是《由始......》不可能巡回演出,因为作品体积庞大,运输上困难重重,现代舞团条件有限经济压力太大。秋季演出结束后,「太极阵」完璧归赵。庆幸的是在舞蹈节演出的录像带,我捐给了林肯中心表演艺术公共图书馆,由图书馆保存下来,万无一失。

一九八九年秋天我到台湾作独舞演出,与朱铭通了电话,感谢他当年给于我创作上的支持,也请主办单位负责人许博允先生代邀朱铭到国家大剧院作嘉宾,至于他有没有来就不得而知了。后来有机会去台北,特意去观赏了「朱铭美术馆」。美术馆于一九九九年开馆,位于新北市金山区,坐落于山林天地间,是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户外雕塑园地 。真是美仑美奂、美不胜收!

朱铭曾说:「为了达到忘记这个目的,我有一个方法,就是用快刀。」那就是要在脑袋思考之前,已经下刀了,让思想跟不上下刀的速度,进入浑然忘我的境界。如此,会有「让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东西产生出来」。

这正是我在一九八一年,在Sculpture Now邂逅朱铭「太极阵」一霎那间恰如其分的写照,艺术的感染力强烈的撼动了我,而自己都没有想到的舞作《由始......》诞生了!

仅以此文悼念艺术家朱铭,我非常庆幸在有生之年跟先生有过这样一次不同凡响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