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风险 银行提3观测指标

银行检视企业库存和放款风险三大重点

巨大事件之后,市场开始对于各类型产业的库存量担忧,包括电子五哥,甚至连护国神山台积电都被点名,对此金融圈高层指出,观察存货不能只看存货数量多寡,重点必须要看存货周转率、帐上备援现金部位是否足够,而且还得检视销售的对象是否有稳定的现金流可如期付款,这才是银行放款审查前必备检视的三大重点。

据统计,台湾上市柜公司库存从去年的第三季库存是6.43兆元,冲上7.7兆元,一年存货上升1.28兆元,现在除了观察存货能否去化,上述包括借款企业和其销货对象是否都有足够的现金流,已成为银行业在进行企业库存观测的三大重点指标。

金融圈高层分析,目前全球景气开始下滑、销售开始出现迟滞、银行授信出现紧缩的关键时刻,因此银行除了检视授信户本身的库存、财务状况:「连其上下游供应商也要一并检视」,否则很容易出现就算库存完销,但因为供应商资金趋紧,导致应收帐款无法如期回收的问题。

尤其全球经济衰退,倘若企业的某位重量级客户出现意想不到的现金流量紧缩、提出延票的重大意外要求,接下来更可能出现周转困难而必须向供应商延票;为了避免这种「骨牌效应」,接下来企业往来的供应商、销货对象体质如何已成为银行最新的观察重点。

银行业高层强调,存货库存金额上升固然代表库存水准上升,但精准的存货问题分析应该使用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天数,亦即对存货的水准不能只看「绝对数量」,否则就是「用错误方法在分析存货水准」,甚至因此误判产业或公司的营运前景。

倘若现有存货多,但周转天数很短,亦即马上就能完销、去化速度快,相对较无疑虑;但「完销和什么时候可拿回现金货款」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因此「应收帐款」及「应付帐款」的期间是否对称,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