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期无感 医示警「7征兆」:有症状都已中晚期

▲医师提醒,有排便困扰的民众,要进一步检查。(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大肠癌是10大癌症发生人数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肠癌。医师提醒,大肠癌早期并无症状,门诊中遇到有明显症状而来的病人,都已经是中晚期大肠癌,建议日常可多留意7大征兆。

依据国健署癌症登记资料显示,110年大肠癌新诊断个案有1万6,238人,发生率为每十万人38.4人,且近9成的个案是发生在50岁以上的民众。根据卫福部112年死因统计有6,791人死于大肠癌,为降低大肠癌发生率及死亡率,规律且及早接受粪便潜血筛检与大肠镜检查是很重要的关键。

近年国内与国外的医学统计数字上看到大肠癌有年轻化趋势,统计显示全国45∼49岁大肠癌发生率由2010年每十万人40.63人上升至2021年48.18人。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消化内科主任谢文斌指出,最可怕的是,大肠癌早期并无症状,在门诊中遇到有明显症状而来的病人,检查后常常都已经是中晚期大肠癌,治疗起来复杂且困难。

谢文斌说,大肠癌是可以借由定期接受筛检而早期发现并治疗的一种疾病,根据统计,早期的大肠癌如果妥善治疗,存活率高达90%以上,相反的,如果大肠癌进展至第四期才诊断出来,5年存活率只剩15至16%,根据欧美国家经验,每1至2年接受粪便潜血筛检约可下降18至33%的大肠癌死亡率。

大肠癌常见症状包括「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习惯改变(一下子腹泻,一下子便秘)、大便变细小、经常性腹泻或便秘、体重减轻、贫血、里急后重(排便排不干净)」,风险因子包含「肥胖、缺乏运动、抽烟以及大肠直肠癌家族史」等。

谢文斌提醒,日常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及高油脂食物,并且规律运动,还要定期筛检「粪便潜血检查」及「大肠镜检查」,国健署自114年1月1日起,提供45至74岁民众及40至44岁且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曾患有大肠癌民众,每2年1次免费粪便潜血检查服务,如果粪便潜血检查呈阳性时,应进一步接受大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