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养老”如何破题?上海银行业这样出招

(视频制作:王尊君)

在银行网点配药是种什么体验?

家住上海瑞虹新城的姜阿姨在银行柜台办完存款业务后,便被网点里的一间智能云诊室吸引住了目光。

工作人员告诉她,这是上海银行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建立的“互联网医院+银行”服务新模式,方便老年市民在银行网点就可以配药到家。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如何满足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养老金融”列入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为沪上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指明了方向。

早在10年前,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就率先在全国银行业提出了“敬老服务 和谐金融”的理念。发展至今,上海银行业已成功打造656家敬老服务网点,其中19家为“敬老服务特色网点”,持续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跨界助力“老有所医”

刷脸、复诊、选科室、选时间、挂号、手机付款、在线配药、在线医师审核、在线支付药费并选择快递或自提药品……在志愿者的协助下,70多岁的姜阿姨体验了一把中医科的云端诊疗。

“以前我每个月都要专门跑到医院去复诊配药,现在只要在来银行办业务的时候,屏幕点一点,和医生连个线,就能等药送上门了。”姜阿姨说。

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互联网医院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推广普及。那么,银行和医院为何还要“多此一举”?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操作智能手机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在年轻人日益享受到线上诊疗带来的便利时,一部分老年人仍然对这种新生模式望而却步,不会用也不敢用,日常为了挂号配药而奔波医院的频率居高不下。

老年人有需求,银行业就有行动。

结合自身在网点服务上的贴民优势,上海银行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拍即合,引入互联网医院终端服务载体,再配套银行员工的辅助指导,让老年人在家门口的银行网点就可以体验到智慧医疗服务。

谈及跨界初衷,上海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姚秦表示,“老有所医”是社会共同的关注,多年来上海银行也一直在积极实践,如何让老年人在获得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便捷就医。此次合作通过银医联动,推动了“家门口”适老服务升级,使“互联网+医疗+金融”的一站式服务惠及更多老龄群体,为老年人在获得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便捷就医,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服务新市民随迁父母

记者调研采访当日,正逢上海银行“沪汇通”资金归集产品迎来首位客户。

据网点工作人员介绍,“沪汇通”是上海银行面向50岁及以上,未在该行代发养老金客户推出的资金归集产品。

签约后,方便客户按月对资金进行统一自动管理,并可享受上海银行养老金代发客户专属存款及增值权益活动,让金融便利惠及更多新市民随迁父母。

在网点员工的讲解和指导下,来自苏州的谢阿姨通过上海银行适老版手机APP,仅仅几分钟就完成了“沪汇通”办理。

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外地退休后,为了帮子女照顾小孩一起搬到了上海。因为养老金不在上海领取,所以没办法享受上海银行很多养老金客户的产品和权益。“现在有了‘沪汇通’,一来省去了我跑来跑去转钱的麻烦,二来以后我也能参加很多活动,购买更多更优惠的产品。”

姚秦表示,希望借助“沪汇通”,不断创设和调优满足各类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供给,助力打造“他乡即故乡”的温暖,用实际行动帮助众多新市民随迁父母融入上海,开启美好养老新生活。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也将继续强化金融为民情怀,持续推进敬老服务工作,用三年时间引领会员单位力争创建1000家敬老服务网点,将敬老服务打造成为上海银行业的特色品牌。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