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遶境疑生魚片食物中毒「69人慘上吐下瀉」醫曝可能原因

大甲镇澜宫妈祖2日南巡抵达东港镇,傍晚传出疑食物中毒事件69人送医。图/屏东县政府提供

昨天是大甲妈百年南巡屏东第2天,却传出遶境人员员在路途上或香客大楼内吃下生鱼片、饭汤等食物后,陆续出现上吐下泻等食物中毒状况,毒物科医师指出,生鱼片可能是受肠炎弧菌感染导致,主要症状就是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提醒民众食物在高温下,建议不要摆放超过2小时,烹饪过程也要留意环境卫生。

屏东县卫生局统计,截自昨晚8点,遶境相关人员有69人送医、43人留院观察,26人出院,患者出现冒汗、呕吐、腹泻、腹痛等症况。

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说,不同食物会造成不同中毒,米饭米粉等淀粉类食物,可能是感染仙人掌杆菌;蛋品可能是沙门氏菌;冰品可能是大肠杆菌,不过还是要具体知道吃了哪些食物,才能得知实际的感染状况,最主要还是受温度影响,气温高就会比较容易发生,「1、20度甚至到30度,是最适合它生长的环境」。

因为数名工作人员在路途上或香客大楼内,曾吃下生鱼片、饭汤等食物,杨振昌说,生鱼片这种鱼类产品,比较可能发生的感染是「肠炎弧菌」,食材如果不新鲜有可能造成细菌食物中毒,或天然毒素中毒,过去就曾发生鲭鱼科鱼类组织安中毒的问题。

卫福部食药署则指出,「肠炎弧菌」属于革兰氏阴性(G(-))弧菌,对酸敏感、最适合生长的酸碱值为pH5到9,适合的生长温度为10到42℃,而以30到37℃生长情形最佳,在环境适宜的食品中,每10到12分钟即可增殖一倍,主要引起中毒的原因食品为生鲜海产、鱼贝类、或受其污染的其他食品;发病潜伏期4到90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头痛、发烧、发冷,症状轻微可在2到3天内自然痊愈;重症时需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以防脱水,并给予抗生素治疗。

杨振昌说,像这类生鱼片料理的保存,如果摆在温度高的地方,就要尽快吃完,铺了冰块、低温保存,较能抑制细菌生长,不过还是建议尽速食用完毕。

杨振昌说,食物从采购、保存到制作完毕的过程,都要落实环境卫生并保持食材新鲜度,以伤口感染产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如果厨师有伤口就应避免接触食物,该配戴的手套、口罩也不能疏忽。

像这类庙会场合,民众可能会认为出门在外不方便,或者人来来往往,而将食物摆放较久,就可能造成细菌食物中毒。杨振昌说,2小时内要吃完,否则食物中毒的风险可能就会提高,虽再加热可以杀死细菌,但如果已经产生毒素,再加热大概也没有办法,还是呼吁民众尽速食用完毕。

提到食物中毒,民众也可能联想到今年8月,发生在桃园的越南法国面包食物中毒事件,当时桃园市卫生局采集到3件食品检体中,含有沙门氏杆菌和仙人掌杆菌;22件人体检体12件验出沙门杆菌。杨振昌说,如果是蛋类食品,比较常见的可能是蛋表面的污染,如果有煮熟,理论上就没问题,所以有些喜欢吃半熟蛋的民众,就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