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支教變生意 義工證賣萬元 學童淪偽公益道具

大凉山「支教」画面。(取材自潮新闻)

支援落后地区、教育扶贫,帮助农村、偏远村落的孩子获得城市教育资源本应是积德行善好事一桩,然而近日有媒体曝光「大凉山公益支教」背后的「生意经」,7日收费万元人民币就能获得到义工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不仅无人质疑,甚至多数已售罄,还有大量候补者正排队等待名额。

据潮新闻调查报导,受商业利益驱使,中国有部分研学机构推出,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凉山支教的研学项目,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但该项目并非出于爱心,而是「7日收费万元」就能拿到义工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伪公益、纯生意」的商业项目。

香港01报导,项目宣传片中,还经常出现大凉山的孩子身背干柴走山路,以及生火煮饭等镜头,借此放大悲情博取公众同情。并且特别用较差的食宿条件当做卖点,称「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机会」「想让孩子多吃苦,就去村里补一补」。

报导指出,毫不掩饰的「伪公益」受到众多需要「提升背景」的高校学生追捧。参与的学生们,有些需要支教经历用于评优、保送研究生,以及申请国外大学;而且还能去大凉山来一场乡村旅行,可谓「一举二得」;甚至有小二、小三的小学生来当「支教志愿者」体验生活。

可见,许多支教研学团的「老师」并未达到教学水准。而在一个个支教研学团中,被支援的大凉山孩子,只能成为满足这些功利需求的「道具」,一次又一次参加内容差不多的「免费课程」「免费夏令营」,走马观花式的配合送礼、合影,配合表演。

据报导,相关支教研学项目价格普遍在人民币8000元(约1103美元)至1.1万元(约1516美元),个别较贵的甚至达到4万元。高昂的研学费用,纯利润达到70%。大凉山当地某公益组织负责人张华指出,因为入行没有技术、资金门槛,全国贩卖商业支教研学的机构愈来愈多。

报导称,中国教育学者熊丙奇撰文批评这类研学团,表示形式主义的公益支教,会影响大凉山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大伤害。监管部门要规范这类研学活动,明确禁止研学机构搞虚假支教,进行虚假宣传。尤其要规范公益支教,不能把公益支教变成生意。

大凉山公益支教项目,价格高达万元。(取材自潮新闻)